运用自然手语培养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论文_赵丽秋

运用自然手语培养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论文_赵丽秋

摘要:目前为止,培智学校招收孤独症儿童入学的人数日益增多,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在发音上有障碍,还有一部分儿童不能发音、不愿意发音,不能书写,中重度的孤独症儿童很难用语言与人沟通。当我们看到聋人采用自然手语的方式进行沟通时,当我们健听人与聋人沟通时,也会用手语与他们沟通,通过手的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来表达意思进行交流,因此对我们有了一定的启迪,适当运用自然手语来培养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

关键词:自然手语;沟通障碍;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

虽然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孤独症儿童还是有很多,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极弱,甚至无语言能力,也不能与人们进行正常的沟通,因此对他们沟通训练的成效非常的慢,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1]。将自然手语运用到孤独症儿童沟通训练中,它不受声音语言的限制,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利用聋人手语中较为形象的手势,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生活中的举动,例如吃饭、睡觉、来、去、跑等等,希望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培养带来帮助。

一、训练形式及方法

(一)建立初期的感情平台

孤独症儿童的目光对视能力普遍较差,对视时间特别短,视线很容易就会被转移,主要表现就是他们的眼球会不断的转动,左顾右盼,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愿意去相信他们所不熟悉的人。孤独症儿童对于教师的教学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抵触,但是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是非常差的,所以教师就要抓住日常的每一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指导[2]。教师们可以带他们一起去熟悉校园的环境,当他们每天来上课的时候,教师们要面带微笑、满怀热情的迎接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他们能够和老师同学们打招呼或是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模仿教师的动作时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做一个点赞的手势并给予他们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是很懂,但是在和老师长期的接触中经常这样的沟通,就会很快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教师们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引导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互动,让较为活跃懂事的学生和他们成为小伙伴,在做游戏时主动带领他们与其他的同学接触。经过这样的长期的训练,他们就能够逐渐的了解老师手势的意识能够采纳老师的要求,经过几个月的情感积淀,建立起初期的感情平台。在这段期间不会进行手势操作的教学,主要做的就是对相关的手势进行了解。

(二)音乐辅助手语沟通

我们还能通过运用一些音乐情景搭配一些手语,降低学生们发脾气以及恐惧的次数。由于我们的所教学的都是年龄较小的孩童阶段,就会对校园、教师以及同学都很陌生,就会增加心里面的恐惧和不安。尤其是对一些孤独症的儿童来说,家长将其送到学校里面来,面对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环境就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是有同学做到他们身边就会感到恐惧、不安,还有的学生会出现发脾气的现象。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教师们播放一段舒缓、柔和的音乐,再配上一段手势或是舞蹈帮他们放松情绪,等他们情绪有所改善就将声音放到正常。这对他们改善情绪非常有效用。教师们要依照学生们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音乐再搭配手语对其进行教育,对其不良行为予以纠正,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能够大大降低学生发脾气的次数。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将这样的方式交给家长,使孩子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情绪的平静。

(三)创设情景,添加与人沟通的需要

有的学生他们对吃的东西非常的敏感,这时教师们就可以挑选相应的食品作为他们的强化物,通过创设一些情况来激发他们的需要,进而使其能够表达他们自己对吃方面的需要。但是还有的学生对强化物都没有兴趣,但是对生物钟比较敏感,这样的学生就只能在午饭时对其进行练习[3]。例如,提前和家长商定好,早餐少给孩子们吃一点,然后在早上检测时提出“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些食物的奖励”。在实验的过程中曾发现:孤独症儿童想要沟通但是缺乏沟通的能力,同时会出现短暂的注视行为,重度孤独症的儿童完全没有沟通的意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们就要与家长一起加强对重度孤独症的儿童进行训练。一开始时只让他用手势语言。例如拉几下教师的衣服或是做出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要吃东西的意愿,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带动其他学生说出吃的意愿,或是表达食物的美味。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除了重度的孤独症儿童外,中度孤独症的儿童有了很大的改善。哭的现象减少了,训练成效较为显著的同学可以说简单的“吃”字,或是抢夺老师手里的食物。几个月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要求他们用手势以及简单的“吃”、“饭”等字眼一起表达他们想吃饭的欲望。当学生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之后,就要降低食物的刺激。吃午饭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吃饭的目的。对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学生要进行辅助。吃饭前,可以进行比较简短的发音训练,例如,从“吃”到“吃饭”再到“吃米饭”,每个孩子的发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让他们用不同的手势或是言语来表达他们认知的成语。

(四)利用手语唤醒学生沟通热情

手语这种形象性“语言”,是丰富有声语言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符合孤独症儿童以形象记忆为主的记忆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手指指向结合简单称谓进行训练。比如手指对方,同时口说“你”;手指自己,同时口说“我”;手指第三方,同时口说“他”,借此来准确辨别人物称谓。在实际应用中,要时刻引导学生手上做一个动作后,嘴上要相应的说一个词语,训练其口、手、脑的同步性和协调性,逐渐提高其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每一个时机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热情迎接清晨来上学的学生,主动与其打招呼并配合相应的手势,当学生回应后立即伸出大拇指予以表扬。外出进行集体活动时,时不时的给学生们拍照,同时说:“笑一笑”,边说边通过表示微笑的手势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渐掌握你好、微笑、表扬等手势,通过手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其沟通能力。

二、运用自然手语培养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建议

将自然手语运用到培养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他们与其他人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便于其他人了解的手势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重度的孤独症儿童他们没有表达自己需要的意愿,这就给手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与他们搭建个别手势与愿望之间的关系。情绪的好坏与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状态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先要做的就是要稳定他们的情绪,搭建轻松地学习氛围,建立学生有兴趣的教材与活动。通过建立良好的时机,达到沟通的目的。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单独的训练过程,同时还需要融入认知、肌肉训练等方面的认知,同时还要结合丰富的生活实际,建立友爱的集体。因此就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进行的专业的训练。

结束语

简而言之,将自然手语运用到培养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中去,儿童在手势方面以及语言沟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有了更加强烈的表达欲望,情绪方面的问题也有了很大的缓解,他们能够跟教师和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使用手语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见,采用自然手语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用的。

参考文献:

[1]孙玉静,陈安涛,蒋军.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促进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8.

[2]农志学,胡晓毅.运用同伴介入法提升学龄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7(4).

[3]丁昊,房慧.社会功能为主线的综合干预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19(13):99-101.

论文作者:赵丽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运用自然手语培养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论文_赵丽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