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研究

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研究

徐艳平[1]2004年在《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宾语结构作为汉语语法学界长期以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曾有许多语法学家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双宾语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出了精辟独到的科学结论。但以往的资料显示,人们对双宾语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各个类型的孤立研究上,而极少就双宾语结构各类型之间的联系做出整体的分析,因此,本文尝试从双宾语结构各类型之间的联系着手展开分析。在对大量语料进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叁种句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论从句法上还是语义上,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平行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叁种句式在句法框架的选择上以及变换上的平行性,接着指出它们在语义特征上的相似性,进而揭示了制约句式句法转换的因素也存在着一致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从<起点>和<终点>的角度着手,全面审视了双宾语构造的各个类型,从而得出双宾语构造的句式语义为“有意识地使事物进行位移”的结论。

徐艳平[2]2005年在《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对大量语言材料进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叁种句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平行性,并就这种平行性从句法框架的确立和转换上进行了分析。

延俊荣[3]2003年在《给予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给”和“V给”构成的双宾句及相关句式表现出的不对称出发,追溯事件的观察、记录、表达和分类等问题,构拟出“给予”的典型意义是“自立的转移物在外力作用下由自主的起点运动到有生性终点的过程”,其基础是一再发生的人类经验,由“施力ICM”和“运动ICM”整合而成“交接ICM”,通过“途径次事件和终点次事件转喻给予事件”和“终点次事件转喻给予事件”进行理解。全文共分七章,外加前言和结语两部分。前言交待了论文写作的背景和选题意义,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提出本文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及语言观,最后给出语料来源。第一章是汉语给予研究的综述,全面梳理《马氏文通》直到目前汉语给予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叁个阶段,“给予”类动词的区分和“双宾语”概念的提出;“给予”类动词、双宾语结构及相关句式的全面描写;“给予”类动词及双宾语结构的解释。第二章从动词的不同观察角度出发,指出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的一般规律,说明了“给予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的方法,并通过语言表达证明了给予事件有叁个参与者和给予类动词组成,分析证明了典型给予类动词及其参与者的语义属性。第叁章在总结前人时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给予”义,提出“给予”是一个原型范畴,“给予”义来自于典型的“给予”类动词,并类推于与其共享原型语义属性的动词之上。通过解释给予类动词叁个参与者的引申途径部分地说明了作为句式义的“给予”的操作过程。第四章对给予事件进行了分类,然后对“简单给予”进行了全面的描写,探讨了简单给予表达式成句的条件,并对参与者的从缺和移位等问题做出解释。第五章至第七章是对“复杂给予”的全面描写和分析。第五章从复杂给予表达式的描写入手,分析并证明了“V给”的语义属性,然后讨论了“V给”的引申途径,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句式义的操作。第六章讨论了复杂给予的次事件划分,证明了其途径性和终点性的表达并论证了“V”和“给”的互动关系。第七章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复杂给予的途径性和终点性表达的融合过程及动因。结语部分概括了全文内容,指出本文的不足。书末附有附录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研究[D]. 徐艳平. 苏州大学. 2004

[2]. 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分析[J]. 徐艳平.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给予句研究[D]. 延俊荣. 复旦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