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郭祖慧

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郭祖慧

郭祖慧 重庆市梁平区星桥针中心学校 405200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83-01

历史是一门极具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学科,尤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改革要求历史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体现历史学科多元化、科学化的教育使命。那么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聚焦核心素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辩证分析,形成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学生学习历史与认知历史的基础,只有形成一定的唯物史观,学生才能从客观、全面的视角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发展模式下,要将培养唯物史观作为首要任务,启发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核心要点。例如学习《秦统一中国》时,笔者采用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教学顺序,在新课导入阶段就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与体会,谈一谈对秦始皇的认识和评价。因为很多学生看过相关的影视剧作品,所以他们自然有话可说,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秦始皇就是一个暴君,我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了秦始皇创设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深入了解该制度的运行机制并导入史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当时中央集权制度背景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所在,再加上让学生细读教材,找出当时各项有力的治国措施,分析其对秦朝统治以及后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我们继续讨论“秦始皇到底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因为有了更为理性与全面的认知,再加上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学生顺理成章地从不同角度,基于史实史料思考与讨论,在深受启发与讨论反思中,形成了辩证的唯物史观。

二、夯实基础,树立时空观念

在当前中学教育背景下,探讨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开展一切教学的前提基础。并且学生学习、思考与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能力与品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以由浅入深、以点带面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在特定时空下形成相对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夯实学习基础。例如学习《戊戌变法》时,学生了解到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先人做出很多努力;国人从洋务运动就开始主动汲取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但是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最终沦为失败;随后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了《马关条约》,洋务运动至此宣告失败。而我国读书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大胆地做出了“公车上书”决定,从此开始著名的戊戌变法。这一段的学习过程以时间为线索,逐一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循序渐进地推出戊戌变法,学生有了更系统、更完善的理解,有人总结道:他们当时发现科技救国走不通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掀起戊戌变法;还有人总结道:实权派过于顽固,他们不会轻易让出好处,而这些知识分子虽然从政治、军事、教育和经济等领域提出很多好的主张,但是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结果造成失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探究学习,把握史料实证

想要真正学好历史,自然离不开史料实证。历史发展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只有通过史料才能了解过去的事并从中形成客观认识,所以一定的史料收集、整理与识别能力非常关键,只有做到去伪存真,才能学好历史、把握历史。例如初三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史料的重要性,我提前准备三段史料供思考与探究。一是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到的“二千年来政,秦政也”;二是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提到的“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以及“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旺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慎悬殊”‘三是毛泽东的“历代皆行秦政治”。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笔者给出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源自历史上哪个朝代?清朝时期哪些史实能够证明材料中提到的“时有改革”?谈一谈对“观其大意、不甚悬殊”的理解。

四、理性思维,强化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线索,奠定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与判断历史事物,形成历史理解。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我们要有意识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自由、民主、个性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互动、讨论与探究活动中解决历史问题,对不同的历史事物提出相应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只有学生能从客观角度畅所欲言地阐述历史事实、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与观点,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核心素养。例如学习《鸦片战争》时,很多学生对“鸦片战争”都有一定的了解,于是笔者设计的教学方案就以本课史实为根基,从当时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水平及相应策略角度为出发点,探讨爆发“鸦片战争”的原因;例如有的学生从我国当时的发展背景角度解释,认为中国地广人多,如果真正打开资本主义倾销市场,西方列强必将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他们才借助“虎门销烟”的机会发动了鸦片战争,想要从中获利;而有的学生又从国际发展角度为出发点,认为当时中国正处于落后的经济与政治体制背景下,清王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与当时的世界贸易流通及发展极其不适应,尤其英国人的利益从中受限,才会挑起事端。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下,集思广益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一片活跃的讨论氛围中强化历史解释。

五、全面认知,培育核心价值观

学好历史就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从单一层面看待或理解历史事件,更不能融入过多地主观臆断而掩盖历史真相。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形成历史核心价值观。例如“曹操”一直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很多学生先入为主地将其列为反派,但实际上这恰好反映了大家对历史的认知不足,如果能结合史实史料来辩证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曹操有勇有谋,是历史上难得的优秀政治家。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推进素质教育以及落实新课标的必经之路,它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性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广大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思想,基于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内容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落实改革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在历史教育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世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41.

[2]殷国兰.培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然使命[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67-68.

[3]曾浩然.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铸造学生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8,(35):130-131.

论文作者:郭祖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郭祖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