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读懂学生论文_卫巧玲

浅谈如何读懂学生论文_卫巧玲

山西省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北校 043100

摘要 只要我们用爱用心去阅读,一定会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

关键词 读懂 学生 角度

人们都说在孩子的眼中,妈妈是一堵可以遮风避雨的墙,更是一个充满温馨安全的港湾;在学生的心中,老师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空,更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十几年岁月中,我经历了多次的教育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尤其是在我县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更应把课堂还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孩子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又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的书,要读懂孩子的心,就需要从多个角度用爱用心地去研究每一个孩子。

一、读懂学生的重要性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是课程的实施者,良好的课程需要我们这些实施者具有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因为这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以学论教”,才能实现优质高效,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现实教学中,教师是否真正读懂学生了呢?

我们应该明白:教师为什么要读懂学生?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教书,更多的是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毕竟教育不是做产品,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人。所以每个人的情况都不是同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学会读懂学生,只有读懂学生后,才会在教学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另一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广泛,生活经验远远超过上世纪的儿童水平,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参与学习的。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二、读懂学生的策略

1、课前,读懂学生的基础

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学起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了解、研究、关注学生,及时掌握他们的认知基础,关注他们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真正读懂学生呢?我个人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课前读懂学生的基础;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后读懂学生的收获。通过读懂学生,实现优质高效教学,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1)读懂学生的已有基础,找准教学起点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经验把握教学的有效起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认识分数》的教学,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他就不懂分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部分和整体的概念学生已经有了。那他们是怎样看待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呢?他们除了知道部分比整体小以外,还有属于他们自己对分数的认识,这个就叫经验。他们的这个经验用过没有,用过了他就有体验了。我想,教师了解这些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解了这些也就能准确把握教学起点,顺利有效的开展教学。

(2)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习重点

教育是生命和生命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教师心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就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新学内容的兴趣点、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与新学知识的“潜在距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更利于他们学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我们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载体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现实需求,把教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2、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实的课堂不可能完全是一种预设执行和再现,更多的是充满“变数”的“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反映,真正走进学生。

第一,读懂学生的精彩。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路、不同的解法、独特的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课堂;

第二,读懂学生的疑难。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思维的受阻情况,错误的解答等,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感和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业成绩和智力发展。为此,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和谐学习环境,要有关注动态生成的意识和智慧,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变化等来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认知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3、课后,读懂学生的收获

读懂学生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后,教师不仅要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得失与感受。形式上可以是小测试、课后访谈、面批作业、数学周记、作品展示等。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学生好比是一本书,且是一本时刻变化的书。读懂学生这本书,教师关爱学生是前提,关注学生差异是基础,全面了解学生是关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是根本。

三、读懂学生的价值

读懂学生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现代教育核心价值分析: 以学生发展为本 ;

2、从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分析: 原有的认知是发展的基础;

3、从数学学科特点分析: 数学化过程 ;

4、从教学效果分析:成功的教育离不开研究学生;

5、从教师专业发展分析:研究学生是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关键要素 。

记得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认为教育的技巧和成功来源于教师真诚的爱心,这种爱会激发学生前进的信心,这种爱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还会帮助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只要我们用爱用心去阅读,一定会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

论文作者:卫巧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读懂学生论文_卫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