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论文_姜冬英

语文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论文_姜冬英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才学校 姜冬英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价值观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金色的种子。我们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爱国主义教育,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的情感教育。既然属于情感教育,在教学有关爱国主义教材的过程中,必然激起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没有情感的作用,空洞的“祖国山河秀丽”“祖国伟大”之类的概念,是不可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的。“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第7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称赞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之情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个性倾向中低层次的需要、动机、愿望等,它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一旦确定则反过来影响调节人进一步的需求活动。

二、通过古诗教学,渗透价值观

价值观是不能生硬地砸给学生的。学生喜欢读哪首诗,说明这诗的价值观已经渗透进学生心里了。例如王之涣的《登鹳楼》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诗人王之涣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同时通过“依”、“流”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活泼的生命和神态。“依”字且得很好,勾画出了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流”字也用得很好,象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使读者看到了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滔滔黄河水的声响。加上“白日”、“黄河”等不同色调的对比,使人们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诗的后两句,貌似说明一种哲理,实则显示出:如果要看到更广阔更奇丽的情景,那就得“更上一层楼”。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后两句一点也不干枯,相反地与前面的景象衔接得很好,气脉一贯,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新颖而又完整的登楼远眺图。诗人王之涣主观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得很好,仅从登高望远的情景,就可看出诗人王之涣的思想情绪是积极向上的情绪。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渗透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正确的语言训练的过程就是渗透价值观的过程。

中国的语言本身就关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光大。价值观就在语文中,所以不要离开具体的语言文字谈渗透,要在具体的词句品读涵咏中达到浸润的目的。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血鸽染红的求助信》。通过学生质疑问题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品词析句中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悟,把对词语的理解内化。把文本知识内化,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它描写的是6位军人被困在北冰洋的海面上,面临生命危险。两只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不畏困难,牺牲了性命将信送到了总部,挽救了6位军人生命的故事,赞颂了两只军鸽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高贵品质。

两只军鸽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如果你就是罗伯特将军,或者你就是获救的军人之一,此时的你又在想些什么?你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回顾课文,两只神勇的军鸽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六位军人的生命。孩子们,如果说这两只军鸽是动物的代表,六位军人是人类的代表,对于动物和人类,人类和动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和人类同样值得尊敬)通过语言的训练。说明在六位军人心中奥斯卡和维娜已经不是普通的军鸽,他们是自己的战友,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他们为军鸽立碑寄托永远的敬重与哀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价值观的培养,值得小语老师们思考。“浸润”就是说价值观的建立不可能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小学语文的价值观的渗透,就是从点滴做起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春风化雨,浸润孩子的童年人生。如果我们做不到,说明我们的智慧心有所欠缺。

论文作者:姜冬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价值观的培养论文_姜冬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