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郜岭[1]2001年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的物化周期和更新周期日益加快,在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感到先前学习的知识发生老化、过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全球化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新的竞争中,谁拥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谁拥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上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使得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人生只接受一次性职前教育的思想已成为历史。所以无论是从国家、社会方面来讲,还是从组织或是个人方面来讲,都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继续教育的需求。 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在发展进程中,人们遇到种种问题,其中如何从传统经验型的课程开发向科学型课程开发转化,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绪论,主要回顾继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历程和现状。 第二章,在参照一般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基础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等。 第叁章,对中外叁种典型的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描述、分析。 第四章,在上述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提出一种八步开发的方法,旨在能对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提供一种方法上的参考和借鉴。这八步分别为: 一、课程需求分析 二、确定课程开发目标 叁、初步设计课程 四、确定课程 五、编写教材 六、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七、课程实施 八、课程评价

张海涛, 吴晓红[2]2016年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利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图式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对课程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其课程开发过程包括分析课程需求、确定课程目标、选定课程开发者、设计和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五个方面。

杨荣昌[3]2006年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9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颁布,确立了我国教师继续教育5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制度。据此制度,一名教师在其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至少需要接受若干轮的继续教育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这个宏大系统中,课程是核心要素,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障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师自身需求的日益提高,时刻都在呼唤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本研究基于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实践现状,结合时代背景,在分析现象、归纳问题的基础上,以历史与现实相比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与创新相融通的原则,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导论。简述该课题研究的缘由、目的意义及使用的研究方法;探析了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概念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成要素,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确定起点和边界。本文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和在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已获得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的促使其专业发展的学历性的和非学历性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是为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而建构的全部经验及其活动系统的总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第二章,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分析了课程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及教师专业学习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意义; 第叁章,国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在分析比较美、英、日、韩等国外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找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可资借鉴的元素; 第四章,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分析。通过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及其课程的历史发展的回顾,得出须注意的经验与教训,接着通过分析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找出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的努力方向; 第五章,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想。借鉴国外经验,依据现状调查,遵循现代课程、教师专业化、教师学习等有关理论,提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设想。具体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的新思考,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新构想;课程体系构建应考虑的四个方面的依据,应遵循的六大原则,应设置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和应采用的叁种方法。

郭雪莲[4]2016年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土家织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土家织锦是农耕时代土家族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流传下来的生活用品,其中包含着土家人民的生活智慧。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出现危机,土家织锦也难免于难。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发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叁级课程。校本课程自提出以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将民族传统工艺加入到校本课程内容当中,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新途径。但在笔者对以往的研究总结发现,以往的校本课程研究都集中于中小学基础教育,对于职业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甚少。土家织锦的相关研究也大都集中于其传承研究,针对土家织锦的校本课程研究甚少。那么在职业院校中土家织锦校本课程开发情况是怎样的呢?有哪些问题?我们需要怎样改进呢?这些都是本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所以,本研究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个案,从职业院校视角,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对土家织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相应的策略。经过调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的土家织锦校本课程已经处于课程开发实施阶段。课程还存在课程编制实践性较弱、内容设置与实际相脱离、实施情境性分析缺失、学生需求主体性不受重视,评价体系缺乏多样化一系列问题。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自身条件以及学生学习需求而提出的,建构主义又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论,所以,本研究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的策略。第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程指导思想;第二,构建“以课堂教学和活动教学嵌入”的课程体系;第叁,整合外部文化资源,促进课程建设;第四,凸显学生需求主体性;第五,注重课程开发团队的课程理论素养养成;第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上策略是建立在实际的调查上,实用性、针对性、普适性相对较高,能够为职业院校中的土家织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袁玉娟[5]2006年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专科层次、正规学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系统,其职能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课程是高职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构成高职教育系统的主体要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难点问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技术学及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对课程开发系统的课程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各方面进行全面剖析,提出以下观点:在课程开发指导思想上,提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整合课程观;在课程开发主体上,建议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特别指出以法律途径使企业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中;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分别从普通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角度出发作出分析;在课程实施问题上,重点对影响课程实施最主要的因素:教师、学生、教材、实习基地进行分析;在课程评价方面,提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思想。 本文共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基本理论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对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第叁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前面两部分的基础上,对高职课程开发整个系统进行理论与技术上的探讨。

韩苏曼[6]2010年在《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前途,而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的关注,使得教师培训成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课程开发作为保证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以“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为个案,分析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流程和主要要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访谈分析此次培训的要点,并和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已有研究相结合,分析值得研究借鉴的地方。文章以课程研究开发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基础为指导,主要从叁个部分分析了课程开发的流程:一是构建新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总体流程图加以总结,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从确立课程观、建立“需方专家组”进行调研、分解细化课程目标、初步确立课程内容和选择合适教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量身定做”课程观的指导下,“需方专家组”和教师比例分配是研究的重点。二是关于新农村教师培训课程的评估、实施与评价分析,着重从课程两级评审、分级培训、面授和远程结合培训、“培训者培训”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叁是对新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流程与运作机制的研究。主要从政府部门组织协调、购买服务、郊区县结成“联盟”,构建“需方共同体”、高校重建课程提供服务这些角度分析农村教师培训运行机制。此次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课程资源建设的完善和利用、培训者管理方法的探讨、短期培训与长期规划相结合这些问题。也有一些值得推敲和商榷的问题,如何使调研更好的符合农村教师需求?此次“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课程内容四大模块是不是科学合理?远程培训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吸取社会培训,尤其是公务员培训、英语培训的经验,如何和面授培训相结合?建立培训师团队采取分片培训方式是否有其可行性?这些问题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引起重视。

郜岭[7]2005年在《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优质的课程建设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为推动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期“观察思考”栏目特组织了两篇有关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文章,从课程开发的原则、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分析等方面大体描绘出当前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欧丽荣[8]2008年在《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理论,重新解释了知识的本质和学习发生的机制,并以此倡导新的课程建设。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建构主义成为了指导教育、教改的主要理论之一,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目前在课程开发上处于困惑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建构主义也可为其提供新的思路。如何将建构主义与高职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如何将建构主义课程观应用于高职课程开发中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论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课程开发的情况。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严重脱节;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第二部分:对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内蕴进行了挖掘。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思想内核,并从课程本质、课程开发过程两个维度揭示了建构主义课程观的思想内蕴。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性和建构性是课程的本质特征,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表现性”、学习的意义构建、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情境性。第叁部分:构建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开发系统,是本文的重点。从课程开发实现的条件、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开发过程以及课程开发的策略等方面构建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指导的高职课程开发系统。课程开发过程是该部分的重点,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开发过程是:制定“生成—表现性”课程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课程内容;在情境、活动中实施课程;多方面、多阶段、多层次地评价课程。

康红芹[9]2011年在《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硕士学位论文作为馆藏的重要科技论文种类之一,是硕士研究生的最高智慧结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不仅能够体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而且可以反映一门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研究趋势,特别是一些论文中的新思潮或新观点常常是该学科研究发展新里程的开拓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引文分析法,从论文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引文情况四大方面对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并通过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比较,探讨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正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范围与限制、研究方法与流程以及类目框架与标准。正文的第二部分是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的过程及结果的呈现。论文数量方面,2001-2009年我国大陆能够产出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院校共有11所,学位论文总量为356篇。研究主题方面,356篇硕士学位论文共涉及22个研究主题,教师教育主题、成人学习与心理主题比较受关注。研究方法方面,356篇硕士学位论文共使用研究方法1032次,是论文总量的2.90倍;共采用20种研究方法,每篇论文采用1-7种研究方法,使用4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数为最多;比较常用的是文献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引文情况方面,356篇硕士学位论文共有引文22318条,篇均引文量为62.69条,最高引文量为144条,最低引文量为21条,以31-60条引文区间的论文数为最多;外文引文只涉及英语和日语两个语种,英语引文有2316条(占引文总量的10.38%),日语引文仅有29条(占引文总量的0.13%),最高英语引文量为58条,最低英语引文量为0条,多数硕士学位论文的英语引文在10条之下;作者自引篇率为7.02%,作者自引率为0.20%。正文的第叁部分基于第二部分的分析结果并比较海峡两岸的情况,发现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产出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引文方面均存有问题。正文的第四部分是针对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增强人才培养力量;前瞻多元研究主题;厚植学生研究能力。

刘松林[10]2010年在《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是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参照,研究高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实现的策略及提高高职课程开发效果的监控与评价方式,以提高高职课程的有效性。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研究旨在为高职课程开发、修订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通过文献搜索及梳理,发现国外对课程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在集中在对具体课程或课程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评估单门课程或课程方案的效果。国内对课程有效性的研究刚刚兴起,研究者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普通教育,研究成果仍停留在有效课程研究的缘起,有效课程的内涵、特征等。国内高职领域鲜见课程有效性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调查法,以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系统论为基础,分析影响高职课程有效性的主要因素、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现状、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特征。在影响因素分析、现状调查及有效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策略。高职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式,课程开发都会影响高职课程的实际效果。忽视高职教育特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内容无疑会影响课程的有效性,致使高职课程目标落空,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都将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结构中形式结构和实质性结构都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影响。高职生的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专业必修与通识必修、基础核心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有影响,课程内容的效用与课程的有效性直接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入学成绩与对部分学科的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是学生认知的基础,不同倾向的学习方式对个体理解、顺应、同化新知识、技能有影响。课程开发中课程目标的确定方式、职业能力分析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方式、课程资源的配套程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预设都对课程的实际效果有影响。通过对高职在校生、教师、校友和企业雇主调查发现:1.高职课程内容总体有效性不高,有半数企业对高职课程不满意;2.不同群体的高职生对高职现行课程态度存在显着差异;3.高职毕业生的基础技能不很符合企业的需要。4.高职生的个性品质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调查结果说明高职课程整体上、课程内容上不是很受企业的欢迎,表明高职课程的有效性不高。高职课程有效性的特征体现在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效的课程体系目标应满足国家、企业、学生的需求,应有评价自身的准则,强调体系内部实质性要素结构的优化,应有综合性实践机会支撑。有效的单门课程应符合企业的需要,应符合学生的需要,有相配套的实习实训条件。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应用型学习的特征。通过研究,本研究提出以下提高高职课程有效性策略:1.有效的课程体系策略:课程体系目标应针对“职业岗位(群)”,适当拓宽课程体系目标域;课程体系应为学生提供足够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加强“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提高高职生的基础技能和专业能力;有效的课程体系应有公示的评价课程体系成功准则。2.有效的单门课程策略:课程应瞄准职业岗位(群)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提高高职生的初岗适应性和就业能力,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内容以实用知识为主,突出实践性知识,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能力,匹配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实训;课程开发应建立在对学生需要和企业需求科学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各种课程开发技术;课程开发应预设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应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寓于特定的实践操作中学习。3.有效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有效的课程需要有与课程体系及单门课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计划、单门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与教学管理相关文件;课程开发必须开发包括教材在内的先行者资源、案例资源、多媒体资源和课程指导资源等素材性资源;建设实验室、实训室、一体化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等条件性资源。4.有效课程开发监控与评价策略:有效课程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课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对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开发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参考文献:

[1].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 郜岭.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J]. 张海涛, 吴晓红. 亚太教育. 2016

[3].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 杨荣昌.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土家织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 郭雪莲. 西南大学. 2016

[5].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 袁玉娟. 湖南师范大学. 2006

[6]. 农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研究[D]. 韩苏曼.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7]. 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与分析[J]. 郜岭. 继续教育. 2005

[8]. 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D]. 欧丽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9]. 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D]. 康红芹.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10]. 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 刘松林.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