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论文_李小平

教给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论文_李小平

甘肃省陇西县西铝学校 748111

摘 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有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能极大地发展学生智力,教师要善于引导, 巧设质疑情境,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要贴近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质疑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能抓住契机,激发学生想象,用质疑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质疑能力有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关键词:学贵质疑 质疑能力 自学能力

陶行知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研究,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贵知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是,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并没有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其他能力诸如阅读能语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评论能力等等一样重视和看待,一样列入教学计划加以贯彻,进行训练。这除了我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性以外,也由于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习惯于唱“独角戏”,没有真心实意的将学生的主体地方放在心中,或者认为学生水平低,发现不了什么问题,或者担心学生乱提问题、打乱教学程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忽略和丢掉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低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其实,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总是从碰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开始的,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和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他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培养,更谈不上智力的发展了。所以,我们要消除各种不必要的思想顾虑,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问题”指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有两点,一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弄不懂或者理解不深的地方,一是指课文的作者(或教着)的观点、认识同自己的观点,认识有矛盾之处。我们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应该侧重于后者,道理很简单,因为学生在听课中、在自学中,只要碰到不理解的问题,他们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是,要学生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同作者(或教者)的不同的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则需要学生熟习旧知,掌握一定的根据,和具有一定的胆识,这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客观现实要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诱发和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看法同作者(或教者)的看法做比较,从而以作者(或教者)的看法作比较修正自己的看法,或者以自己的看法修正、补充作者(或教者)的看法(那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也好)。这对于巩固旧知、增长新知、扩大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有好处。

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老师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教师要恰当摆正自己的角色,从课堂的“领导者”变成“引导者”, 善于创设质疑的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营造质疑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好问题,以及如何调动学生质疑思考的方案。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营造质疑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中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质疑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享受到质疑的成就感。

二、要让学生克服对老师、辅导资料的过分依赖,培养怀疑精神。

小学生对老师有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和权威认同,习惯于在学习中对老师的观念不假思索地接受、一味地盲从,这只能限制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贴近学生,放下教育者的身段,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探讨。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让学生推心置腹、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不论对与错,好与坏,教师都要避免嘲笑、挖苦、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与质疑的积极性,及时并且适当的给与鼓励和表扬,用赞许、肯定的语气激励他们,从而活跃整个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培养小学生逐步具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让质疑的精神成为助推想象力的翅膀。

三、抓住契机,激发想象。

授课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动态,抓住教材特点,紧扣课堂脉搏,稳妥的抓住时机,用质疑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当学生认识到孟浩然乘舟远去,只剩下李白孤零零一个人时。适时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想到这些他的心情怎样?由此拓开学生思维,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那依依惜别之情。

总之,学生一旦插上质疑和想象的双翅,就会翱翔于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他们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又不得不由衷的高兴。这也改变了我的语文教学观,过去教学语文,只敢给范文挖掘优点,引导学生唱赞歌并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现在我引导学生敢于评论课文的不足,并提出了不少言之成理的根据,这是前所没有的,说明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有了提高,也说明他们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增强。当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加以解答,同样要引导学生去找答案,有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议,有的可由教师点拨提示,有的作为问题布置下去,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学习理论知识以后,再进行合作探究,时时处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论文作者:李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教给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论文_李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