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历史课的再现教学研究论文_陶海成

浅谈新课标历史课的再现教学研究论文_陶海成

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 056000

摘 要:新课标历史教学的基础功能是通过描述基本的历史史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历史概念。而历史再现教学的实施则能以文字材料、视听辅助材料为载体,把握历史的时间、空间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从而出色地完成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

一、实施再现教学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教育的功能要通过历史教学来发挥。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辩证的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是通过历史教学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讲授,从中挖掘出相关人物的光辉思想和优秀品德,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建立完好的人格”。“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史论统一性”的特点,其中“具体性”和“史论统一性”即事实与理论的统一性是许多学科都应具备的条件,并非历史学科所特有,但是,列于首位的“过去性”却揭示了历史知识的特点。

历史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它必须遵循认识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因历史知识的存在形式而具有其有异于其它课程的特殊性,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决定意识,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历史存在的角度探索历史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手段。

富有思维的人构成了人类社会,是社会存在。人类的活动除了受自然界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的制约,同时因人类的参与而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一定的偶然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只有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可以直接观察,而过去的社会现象则不可能重新演示,不可以直接观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认识历史时只能通过观察和研究有关材料和文献资料,在头脑中形成想像的历史观念,进而经过分析综合,形成历史概念,作出科学判断。

历史教学必须遵循认识历史的基本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首先就必须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激发并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在头脑里再现有关史实的具体情景,形成生动的历史观念,以便他们经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因此,再现教学就成为历史授课的重要手段。我们进行再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亲自感知具体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揭露史实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此,就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选择和组织再现材料,以便和学生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了实施再现教学的“三要素”

再现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设法再现教科书上重点问题的具体情景,使学生经过想像和思维,切实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历史课再现教学的进行,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历史材料,给历史史实以合适的定位,从而构建起历史体系。历史体系也就是指历史存在的具体特点,即历史年代、历史地点和历史人物的活动。

时间、地点、人物是具体把握史实的三个基本要素。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地点是确定史实存在位置和演化情景的纵横座标,人物是史实得以登上座标的载体。

历史史实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得到实现的,任何社会历史现象都可归之于人的活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人物为载体,以人系事,把枯燥无味的教材内容变成形象化的、有血有肉的、充满精神力量又迸射着情感火花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就会使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看出是非曲直,认清事件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

三、以材料还原历史是历史再现教学的关键环节

具体的历史情况,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媒介来实现其教学功能。所谓“教学媒介”泛指任何用来传播知识的通讯手段,包括文字材料和视听辅助材料。历史人物的活动、史实发展的具体情节大多是通过文字材料给后世保存下来的。文字材料是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成型的文字,历史的演变至今不甚清晰。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历史舞台上才看到了生龙活虎的人的活动,看到了刀光剑影的历史事件。这都要归功于文字的记载。

文字材料中有直接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各种文献,有后世根据各种文献和其他资料编写的史书,还有从不同角度反映历史状况的各种文艺作品。这些都是生动、形象的历史材料的宝库。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学生实际,或直接引用原文,或改编其精华部分,充分运用。这样,历史的演进过程就会复活起来,就能引人入胜,就会激发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历史的奥秘。在历史研究中,考古材料的新发现往往可以推翻千百年来确信不疑的文字记录,也能为众说纷坛的历史论争定下铁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演示有关的考古资料(包括模型、照片),从而使学生深信史实,成为最有力的想像根据。只要我们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历史教学改革研究的新途径、新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信历史课的再现教学定会更加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大纲[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于友西 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简明哲学百科词典[Z].现代出版社,1990,55。

[4]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79。

论文作者:陶海成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标历史课的再现教学研究论文_陶海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