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学生多一个,再多一个论文_赵雪梅

让优秀学生多一个,再多一个论文_赵雪梅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郑母初级中学 262519

“让优秀学生多一个,再多一个”,这是我们郑母初中的永恒追求。多年以来,我们这所远离城市的农村中学,始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践行着这一追求。

一、导学案导出精彩高效课堂

2006年课改以来,我校形成了“学案导学,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如前进路上的导航仪,有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基础、学会阅读教科书、学会思考与质疑,并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发现”,实现“多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及时点拨、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散思维、拓展文本,真正做到“精教”“精讲”。总之,导学案的运用教会了学生的学和思,导出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二、小组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从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教师始终注重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注重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注重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观课、磨课,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2015年,我校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专家提供的课例研究相关培训。随后,我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成立三个课例研究小组:语文课例研究小组,数学课例研究小组,政史课例研究小组。三个课例小组制定出具体的研究计划和课例研究教师,集体研讨,在疑问反思中磨课,在磨课经验中成长。12月份,三个小组完成了课例研究的计划并总结装订成册,观课、磨课从此成为我校的传统。课例研究中,我校各科教师认真观课议课,以“完善合作备课制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核心,资源共享,打造出了精品课堂,涌现出了大批校级特色教师。

我们在疑问反思中磨课,在磨课经验中成长。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完善观课评课量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观课、磨课,我们认识到了课例打磨对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重大作用;通过磨课,每位教师的观课、评课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教研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推动作用,每位教师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四、家校共建,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与家长交流沟通,对每个孩子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从“保姆型”向“导师型”转变,从“威严型”向“民主型”转变,从“专业型”向“全才型”转变。管理中不耍威风、平等探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就是利用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分工合作,集中探究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最优化。我们通过合作,集中了智慧,节省了时间,深入了课题,同时加深了同事间的情感,愉悦了身心。

五、构和谐团队,绽集体智慧

“不须扬鞭自奋蹄、资源共享促发展、爱生如子构和谐”的精神塑造着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我们都知道捆绑式火箭威力最大,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任何教学成果的形成不能靠单打独斗,而且根据木桶原理,成果的大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和谐是我们团队的宗旨,步调一致是我们团队的基本要求。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才不会干涸,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加强集体备课,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集体的智慧中。授课中,每位老师都是求知者,遇有问题随时随地讨论研究解决,可能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可能是一个知识点的落实,可能是一个考点的分析,可能是一点教学体会的交流。每个新的发现和突破大家都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让优秀学生多一个,再多一个”,依据这一宗旨,我们郑母初中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且行且思,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论文作者:赵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让优秀学生多一个,再多一个论文_赵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