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确解读教材到灵活运用教材论文_周巍

从正确解读教材到灵活运用教材论文_周巍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白厂门镇中心小学 121400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依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也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做好教材的正确解读,才能够较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同时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当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如何正确的解读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就成了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教材需要注意三方面:

一、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

教材的设计中前后知识间是交替螺旋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材解读过程中要做到“瞻前顾后”。所谓“瞻前”,是指处理某一块知识时,除了要解读这部分知识, 还要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知识,理解已教过的知识,达到复习旧知、深化新知的目的。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块知识时,不仅要解读这部分知识,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知识,以便为今天的知识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解读教材主情境图,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北师大版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导入,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师生进行数学解释,解决问题。大量的情境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把学生熟悉的小故事、小情境、小游戏等“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背景材料,由于事例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愿学、乐学。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中“可爱的校园”、“跳绳”、“整理书包”等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或所经历过的活动。在教学“可爱的校园”时,我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数,并能数出10以内数的已有知识背景,抓住学生对自己的新校园充满好奇的心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排好队,有秩序地按一定的路线参观新校园。每到一处让学生说说这里有什么、有多少,你是怎样数的?学生边欣赏校园的风景,边主动地学习。参观之后,组织学生开展唱歌、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人,谁排第几,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数,体会基数和序数的意义。一节课下来,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如,六年级上册的“认识负数”,教材是以温度的读写作为素材来学习正负数的。当时,我认为这个例子太普通,就自己想了一些新的例子。后来才知道教材用温度计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还有一层深意:把温度计横过来不就是一条数轴吗?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正负数在数轴上是对称分布的。这样的渗透在学生对数的认识拓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看来,即使在教材中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蕴含着特定的教学意图。

三、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搞清文中插图和提示语的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有许多插图,包括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在插图旁标注文字、提示语。解读教材的情境图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呢……从而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要怎样学,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我们只有领会了情境的编排意图,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如,“请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这些提示语或旁注,有的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思路,有的对学习的难点进行了点拨,有的引导学生对结论、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和总结。教材中还经常出现一些“留白”,给学生的学习探索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些提示语或“留白”,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指导,也是对教师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一种提示,需要教师仔细揣摩。

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

四年级下册的《优化》一课,教材设计了“沏茶”“烙饼”两个生活情境,主要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在备课时,我发现这两个问题所渗透的优化方法不同,烙饼的优化法是我们生活中基本不使用,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在一节课内完成这两个优化方法的探索,教学重点较多,难点很难突破。因而,针对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在备课时大胆地进行了删减,在教学过程中,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多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体现在教师深度解读教材上,既尊重教材,又能从学校、学生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上出发,主动、合理、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论文作者:周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从正确解读教材到灵活运用教材论文_周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