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课堂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石春秀

基于生态课堂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石春秀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石春秀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研究生态课堂,开发微课的经验,介绍了基于生态课堂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以期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微课资源。

关键词:微课;设计;开发;应用

本文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7年度立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2017-R-59375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在线学习将越来越普及,因而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并直接影响教与学的转变。那么,如何开展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则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微课的起源与其时代的必然性

一方面,随着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无线网络的普及,“快餐文化”的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让人难以静下心来接受。随着大量流行的“微”元素的日益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TED微演讲,人们更加能够接受在短短的时间内去了解大量的信息或者掌握一门手段。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也让人们变得对时间更加敏感。我们变得更愿意让生活变得“快准狠”。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现代教育人士更加容易接受。“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具备巨大的潜力与应用背景。

另一方面,在过去,我们的教学通常以文字记载, 教学资源无法直观的呈现在教育人士的眼前,而冗长的文字,大量的时间,以及记载的缺失,往往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源结构。而“微课”系统结构的建立,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可见,“微课”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生态课堂的提出

1.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因此,面对植物的种子,我们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

2.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内容涉及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研究,但正如刘贵华和朱小蔓所说,大家都忽视了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是否适切。而对于学校来说,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生态课堂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这种适切性能提供直观和可靠的支持。

3.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是儿童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

三、基于生态课堂的微课开发与应用

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养是现代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微课在现代课堂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微课制作已经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微课的有效设计,从培养人的终生能力角度,关注我们在课堂模式的探索,学习只有是“自主”而非“他律”,才算有了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微课设计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生态课堂的微课开发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课改的需要,随着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微课”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流行的字眼。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这个平台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微课制作中实现我校“三自六步”生态课堂体系的建立。三自,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自主复习,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预习与指导、学习与探究、交流与合作、讲解与精炼、实践与应用的关系。六步,示、导、学、讲、用、练。示——预习汇报,展示成果;导——明确目标,尝试探索;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释疑解难,归纳总结;用——实践运用,检测巩固;联——拓展延伸,训练提高。三自六步,内外联动,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主动拓展与提高,养成了知识的迁移形成的习惯。

具体解决如下三类微课的开发与运用:

1、探究活动类微课的开发与运用,学生以自主学习、进行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探究类微课程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协作互助、交流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整个微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认真组织、指导与讲解。这类微课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研究者,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学生以自主学习、进行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深刻而系统。

2、专题知识类微课的开发与运用,培养学生学习过程自主化

专题知识类微课是将一章节、一节内容中较为关键的部分,通过选择适当内容,突出一些精致而重要的内容根据班级学习进度与情况,分别筛选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将一章节知识可以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将其分为几个微课专题,以专题的形式精选知识内容,细化出学习主线,引导掌握关键知识点,并进一步拓展与分析微课程设计,需要以学生自学为目标,提供各种讲义、课件、习题或关键知识点分析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微课制作中,教师需要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以及协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进行互助协作的学习,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立的个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3、例题讲解类微课的开发与运用,培养学生自主独特个性的形成

例题讲解类微课程是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难题或困惑,通过微课的形式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提升解题能力,完善知识构架,强化生物思维,解题类微课内容可以来源于平时作业中的难题、测验中学生出错较多的习题等,将其做成课程视频,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从而深化对习题的理解与感悟,节省教学时间。设计例题讲解类微课程,将其以专题微课程的形式出现在课程组中微课程内容中包括公式的展示,并结合例题展开运用分析,之后设计相关练习题将微课程内容上传到优酷网等平台,生成链接,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发布,邀请学生查阅、观看与分享学习心得。

在以上的制作中,微课内容的设计要站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上,提高学生观看视频自我控制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微课改变了人们对教学的传统认识,学习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人们可以随时打开微课进行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可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微课在平台建设、开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一线教师外,还有很多企业和研究人员也投入到了对微课的研究与开发中。因此,在开发方面,建议教师与研究人员能够大胆创新,融合各种技术和教育理念,把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融入到微课制作中,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学习者在愉快的交互式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文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7年度立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2017-R-59375)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

[4]盖鸾英.微课设计策略例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

论文作者:石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课堂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石春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