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激励策略论文_季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激励策略论文_季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季 娟

【摘要】许多初中生反应,初中历史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只能背诵书本上的知识点,并掌握习题的解答思路,而感受不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来教学。如果教师能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激励策略,可以从适当鼓励和批评、组织小组合作、制定学习目标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热爱。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激励策略;完善方式

初中历史课堂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因为初中生的好奇心强烈,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当探索适合初中生的课堂激励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历史知识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考试压力的困扰,用轻松愉悦的心态来接受知识,探索历史学科的奥秘。

一、讲究历史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大灌篮”,教师在讲台上“一讲到底”,争分夺秒,不给学生“喘息”的时间。我乡镇初中学校有400多名学生,我曾做过调查,约有4%学生认为历史科目只需要背背就可以考试,约有65%学生认为历史与他们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学生来讲兴趣不浓。如何使学生爱好这门学科,我做了如下尝试:

1、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科书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是有限的,简单地用教科书教学会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如“中华五千年”、“西安事变回忆录”、“秦汉历史故事”等读物。这类读物篇幅短小精悍、文笔生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轻松学习历史。新课程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从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长时间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历史知识。

2、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舞台

历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推动师生之间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互换角色,以此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力

从外在因素上看,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具有感染作用。一个情操高尚,具有极强亲和力,渊博学识、幽默、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屋及乌”,投入十分热情,让课堂洋溢勃勃生机。

二、课堂上强调纯粹的合作学习方式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正日益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也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历史课堂教学激励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历史故事回放

在教室内开设一个新闻栏,让学生搜集他们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抄到"新闻栏"上,与大家共享。

2、小组学习方式

根据所学内容的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将不同的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的同学,可分配相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按照小组,做学习任务的"连锁汇报"。

三、结合时事,增添时代活力

在历史课上,教师可结合教材观点选择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材料,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为历史课增添时代活力,又可以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当前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为历史课提供生动而丰富的素材,历史课应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将其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学习近代史中国台湾被日本侵占,可以由此讲到当前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上的不断摩擦,中国与越南在南沙群岛之争,也可拓展到黄岩岛中国与菲律宾海上对峙,分析小国何对大国如此咄咄逼人的背景。教师再结合国际形势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

四、积极的教师期望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期望是影响课堂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1、在客观基础上的积极期望

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力,从而造成教师期望目标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必要张力与冲突,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更高水平的目标发展提供动力。

2、始终以教学为主要职责,倾注教师的良好的情感与真诚爱心

初中学生,他们已经没有了小学生那种对教师的盲目的崇拜,他们学会了思考。对他们而言,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会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教学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内华和实现良好的教师期望。

3、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

即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不断转换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够不断深化下去。综上所述,要上好初中历史课,广大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努力探索,走出传统授课困境,转变观念,注重情感激发,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历史科目学习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J•布鲁菲著,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施两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Debra J•Marzano & Jane E•Pollock著,张新立译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5]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论文作者:季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0月总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激励策略论文_季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