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偶感“三有”渗透德育论文_田维贵

语文教学偶感“三有”渗透德育论文_田维贵

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 445609

重视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住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现在的学生留守生多,很多学生自私狭隘,不会与人相处,不会明辨是非,但他们又天真活泼,求知欲高,教师在教学时就应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途径,切实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挖掘教材资源,“有备”渗透德育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高尚、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率美的古今诗歌等。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例如,在教授《去年的树》一课时,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四次对话,分别展现了小鸟与大树的约定、与树根、与门先生、与小姑娘询问并寻找树的不同场景。此课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在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表演,并在小鸟望着灯火内容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深深地感悟到小鸟与树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深深地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更加珍惜同学间的友情。

二、构建高效课堂,“有序”渗透德育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诱导他们走进文本,与文本的主人公进行对话,真正体会到文本中主人公高尚的品质,体会到作品所散发的芳香。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时加以渗透。

1.课堂导入渗透德育。课堂导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录像,初步领略壮丽的景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再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有更深的了解?这样,学生在领略过壮丽景观后,又会带着好奇心走进课文来学习新知识。

2.词句解析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渗透德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并配上柔美的音乐,来牵动学生的情感,然后再揭题。我先指导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看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要求学生划出有关语句。随着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汇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他们对美丽的颐和园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们喜欢颐和园吗?为什么?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精致的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才能的热爱。

3.语段品读渗透德育。要想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真正地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必须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必须抓住重点语段。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我是重点抓住文章的第二、三、四三个自然段来讲述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默默调整搭石的老人。在教学此段时,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么想、怎么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然后通过交流,以体会到老人的心灵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在教学此段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指名读,部分学生在讲台前做表演,让全班学生体会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看得见的美,从中受到感染。第四自然段也是如此,以表演形式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最后再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

4.拓展延伸渗透德育。拓展延伸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学生学习《卡罗纳》一课后,对卡罗纳失去母亲都很同情,也深深地被文中的关心卡罗纳的人所感动。这时我会趁热打铁地说:“如果卡罗纳来到了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听后,学生们会积极发言,用各种帮助来献爱心。德育就这样无声地渗透于其中了。

三、加强品味朗读,“有声”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在教学中,我运用教材的插图、幻灯图片和录音,在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轻快、有节奏地朗读第二、三节。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那桂林山的奇,漓江水的美,就进入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境之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也引领着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把枯燥无味的言语说教变为灵活多样的形式表现,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饱满润泽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

论文作者:田维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偶感“三有”渗透德育论文_田维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