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移动终端带给活力教育新气象论文_朱秋庭

Pad移动终端带给活力教育新气象论文_朱秋庭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校 101309

一、Pad移动终端引入课堂教学的背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才能够建构一个适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学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了,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课程内容。这期间教学目标的阶梯性目标分类和过程性成果评价成为“掌握学习”的理论基础。

2012年我校在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领导的关怀下,建立了两个Pad实验教室,引进了Pad这一“以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进行教学探索,这项“十二五”课改实验项目也使杨镇中心小学走在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

二、Pad移动终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1.课前预习,隐性导学。Pad教学的一大特色是依托移动终端的课前学习——先学后教。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所需的预习资料——预习包。预习包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和微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任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资源为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提供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利用移动终端电子书包提供的文字、图片、视频、微课程等,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逐步掌握自学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在极短的时间内搜集整合更多的丰富学习资源。作业进度和正确率的实时掌握,提升修复了薄弱环节,也杜绝了无效作业。这种宽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自主选择探究,打破了课堂的边界、学科的边界、资源的边界,为课上便捷高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上检测,精准把握。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在于准确地分析学情。在以往教学中,老师想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只是粗略地根据学生举手的情况进行判断,只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粗知大概。对于某道题目哪些学生出现了错误、哪些题目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等等,老师不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知晓,对于课堂教学不能够准确把控和及时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Pad进入课堂后,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上课伊始学生进行自学检测,利用Pad智动课堂教学系统里的评估检测系统,对学生的随堂测验进行结果分析,以实时测验统计、对错题分析、整体成绩分析、测验过程分析等维度作为衡量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切入点和学困点,全方位掌握学生学习质量,使学习更有目的性,讲授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Pad的教学还可实现随堂练习,错题自动统计。

3.个性学习,同伴互助。Pad终端真正实现了分层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学习空间与时间。课上,Pad的应用使学生围绕学习点,面对丰富的资源和充分的交流,推进了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理解知识的学生还可以为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既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为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Pad移动终端的应用也改善了课堂管理。Pad移动终端中有抢答的功能,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点名回答问题为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平板中还有遮盖功能,可以通过平板软件中的聚光灯来突出要让学生观察的内容。这样突出了重点,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为学习这个知识点扫清了障碍。此外也减少了老师过程性巡视会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而学习点完成即可学习新内容或转换其他兴趣,无需待在教室中无聊。Pad移动终端的介入,实现了课堂教学在广度、宽度、厚度、梯度、灵活度、延伸度的追求,让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地方。

4.平台展示,分享成果。Pad移动终端系统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成为一种交流中介,它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因平板软件中的切屏功能,学生做题的过程可投屏在大屏幕上,供大家随时清晰地观看学习。这一公开透明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小组更加投入成果制作,好评的收获也增进了学生积极展现的信心。

经过五年的Pad移动终端这一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学生不仅把自己学习思考的成果进行分享,还提升了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合作解疑的意识明显增强了。

三、Pad移动终端活力教育新气象

Pad移动终端的应用,不仅给课堂注入了生机,也促使教师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整合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得以提升,成立了信息技术融合教育的工作坊,带动了我校3D打印、scratch游戏编程等学生社团的开展。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云平台电子评价系统,全校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评价的及时实施。

我校也将继续完善学校的云学习平台,根据各学科学习素养和能力的要求,分学科、分年级搭建学习资源库,帮助学生构建起泛在学习的理念,让每个人有获取适合自己的信息的途径;并将长期积累存储教学资源和学生成长档案,帮助学生完整记录全部学习过程,便于随时调用,指导其生涯发展。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智慧化校园正在生成。

论文作者:朱秋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Pad移动终端带给活力教育新气象论文_朱秋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