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陈成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陈成

摘要:语文教学正是规划人们思想的时候,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的选取上我们着重强调要加强人文性。在文章的选取上我们要体现出两点,一是工具性,二是实用性,这样才能实现思维和思想教育的统一整合。在新形势下,语文教材被要求不断整改,强调加强对人文思想的植入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人文思想仍是十分困难的。

关键词:人文精神、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

引言:

现如今,语文课程还在不断改革中,语文是当今国民的重要交流工具,是体现中国特色性文化的象征,它代表了这几千年来民族的努力结晶,实用性和人文性进行规整统一。我们强调高中课程必须能够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要能起到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种强烈的民族氛围中,受到优秀文化的充分熏陶。通过这样的做法,也能培养我国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本文就人文精神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充分渗透做了简要探讨,相信阅读本文后,你也会对人文精神进入语文课堂拥有更进一步的清楚认识与体会。

一、树立人文语文观念

现如今,我们都在大幅度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我们一直遵从的就是把工具性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讲解作业的时候,我们往往是用标准答案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的格式,标准的内容进行更正,学生要做的就只是把标准答案完完全全的照抄下来。虽然标准答案完美的无懈可击,但是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思维,让学生缺乏了自主想法。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会着重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这几大板块,文言文翻译、虚词实词变换、特殊句式。虽然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讲解文言文的确具有条理性,但看似优秀的教学方法,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文言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新课标的改革强调的就是让我们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统一,学生学习这些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仅是要学会现在的应试技巧,更应该学会的是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学习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用心感受,从历史角度着手,让学生理解其中真正精华的部分,从历史角度理解文学中的内容价值,在这其中明白民族的智慧,用现代的观念用心去审视,体会这些作品,明白其中的教育意义,明白在那个年代该思想的进步性以及现在社会的局限性,树立正确的人文语文价值观。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手把手的带动他们进行学习。就拿文言文来讲,如果只是灌输式的进行讲解,也许学生听懂的也就只是那节课上学到的那一篇文言文。老师必须转换观念,从教学质量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改进现有的教师考核体系,教学评价,让现有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就拿《陈情表》来说,通过人文化的教学方式,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的不仅是其中的翻译,更是其中蕴含的感人的孝道精神[1]。

不仅如此,在教授诗歌的时候,我们同样能教授学生人文精神的运用。例如,在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们能在其中体会到的远远超过了一首诗歌其本身的价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只言片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自己国家灭亡的无奈与自己那份深深的疲倦。在讲解诗歌时,我们往往会对诗歌进行分类,对诗歌的一种分类也是对情感的一种归类。学习不同的诗歌,能让我们学习到诗歌中贯穿的不同情感[4]。

二、构建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人文精神扩展就是以人为本。高中课堂教学要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进行方方面面的完善与改进。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拥有人文环境的教学环境,我们都知道环境是可以十分影响人的。例如,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孟母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改变环境,正是想要给他一个拥有真正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事实证明,孟母的观念是十分正确的。因此,在如今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环境。构造这种人文情怀丰富的环境,能方便我们更好的开展人文教学,这也体现了当今先进的渗透教学法。我们一定要做到把“人“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尊重人的重要价值。

构建这种人文情怀丰富的环境并不容易,我们要建立这种具有人文情怀的环境,首先要改善如今尴尬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对人文教学环境的基本保证,要建立这种人文情怀丰厚的环境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2]。

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师生关系体现的更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高中语文课堂更是讲究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新的课改突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充分交流。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更是教授着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且这门学科更像是一场思维的纠正,我们尤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要感受学生学习后的感受,感受他们是否为学习而忧愁或开心。高中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对不少学生来讲,这是一个人生的分界点。因此,在这个时期对他们来讲十分重要,人文教学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怀上[3]。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在激励状态下,将呈现出对学习更充分的热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考虑教材中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讲解。提问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在提问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选取一定的策略,可以分别抽取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能让我们充分认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在学习中所具有的问题。综上所述,人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十分重要,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要将人文精神充分渗入到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让学生充分对人进行理解。通过这样的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本质上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韩艳芳.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 26(6):67-67.

[2].陈伟.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语文, 2017(6):122-123.

[3].宋莉敏.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149-149.

[4].单国成.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学周刊, 2017, 26(26):85-86.

论文作者:陈成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