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与法律文体翻译

法律语言与法律文体翻译

石秀文[1]2017年在《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法律语篇文本是承载法律意义、信息,贯彻法律意志的语篇文本,具有有别于其他文本类型的特点。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是法律意义、信息在汉英语符上的转换。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是国际间交往、完善自身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际间的交往的法律规范准绳。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是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符号上的转换,是各种差异都掺杂其中复杂的活动,这些差异表现于两种语言符号及其内部因素和所涉及的文化、社会、思维等因素及其关系之中,导致法律语篇文本翻译复杂而难以操作,引发许多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解决汉英法律语篇翻译中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法律翻译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的发展,本文旨在以翻译理论和语篇文本理论为基础,以汉英法律翻译文本为语料,以字词、句式、篇章等为视角,分析研究汉英语言在法律语篇文本上的特点,分析研究影响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的文化、社会、思维等因素及影响机制,探索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的原则和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中的潜在规律,为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以期促进英汉法律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文共分绪论、主体和结论叁个部分。绪论部分为第一章。本章阐述了本选题的原因、研究思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主体部分由第二章到第七章构成。第二章阐述翻译和法律翻译的历史、问题以及影响法律翻译的因素。在影响因素中,主要针对汉英语符构成和汉英思维差异进行探讨。第叁章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讨论翻译理论、学说和观点,为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研究奠定基础。其中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系统功能理论和关联理论作为法律语篇文本翻译各方面的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同时,对中国经典翻译观点进行了讨论。本章还对影响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在文化、思维等方面进行了较深的探讨。第四章到第七章为法律语篇文本在词语、句式和篇章特点以及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的主体部分。通过案例分析,主要讨论了在汉英两种语言在词语、句式和篇章上的差异以及差异的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词汇上,提出了“日常词汇法律固化”、“法律词汇日常活化”、指称与所指、概念与含义等现象和概念;提出了汉语语句成分顺序的演绎—归纳和英语的归纳—演绎句式特点等。第七章提出了法律语篇文本翻译原则和策略。在对汉英法律语言差异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忠实、准确、简明、同一、去情性和谨慎创造性的原则;研究了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拆译与释译和长句像似性翻译等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的策略。结论部分为第八章。本章主要对本论文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陈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就未来的研究提出设想。

马春梅[2]2008年在《英汉法律文本结构特点及翻译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法律是跨国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领域,频繁的交流必将要求相互间的法律来规范双方的行为。对于法律翻译的需求日益增多,对于翻译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而高质量的法律翻译来自于对法律语言的系统全面的了解。语言是法律的生命,词汇和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法律文本独有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英汉法律文本所使用词汇、句法的特点。然而,至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法律英语词汇特征上,忽略了句法特征的研究;对于法律汉语的系统研究更是少见。大多数对法律文本结构特征的研究并没有能够确立唯一标准,一篇文章里包含着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各种特征;针对具体实例的研究则主要以对比两种英译本的方式进行。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首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英汉两种版本为实例,分别总结归纳出了英语和汉语法律文本的词汇语义特征、句子结构特征,并做了对比分析。其次,在确立了明确的法律文本翻译标准和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英译本中所采用的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翻译策略。最后,结合法律文本文体特征对比及具体翻译策略的分析,总结出了法律文本汉译英的策略。

赵云[3]2013年在《翻译在应对法律语言模糊性中的策略》文中指出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人们为社会行为的指导规范,因此,法律规定必须明确清晰,不能含混不清,同样,作为法律载体的法律语言也必须准确、清晰。然而,事实却是在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词语、模糊性表述。模糊词语存在于法律语言中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总之法律语言中使用模糊词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模糊词语的使用有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既然模糊性客观存在于法律语言中,则作为法律交流桥梁的法律翻译就不得不对该问题予以重视。以往关于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律英语中,研究法律英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从英译汉的角度予以探讨,而本文恰恰相反,本文主要分析中国法律语言中的模糊性现象,包括法律法规及司法语言等,从汉译英的角度予以探讨模糊法律语言的翻译。本文选取的例子来自中国的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大部分取自刑法、民法通则及合同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模糊语言学理论;第二章分析了法律语言模糊性的原因;第叁章分析了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第四章探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及在该理论指导下的模糊法律语言的翻译;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

刘娜[4]2013年在《俄语法律文本的汉译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俄语法律文本在语言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一方面,语体呈现出准确严谨性、庄重权威性、简明凝练性和保守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也有显着的特征。法律翻译是国际法律交流的载体,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俄语法律文本的语体特征及语言特点,以“信达雅”、“翻译叁原则”及“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俄语法律文本的汉译问题,综合各家优势,提出了“忠实准确、通顺一致和静态对等”的翻译标准和“准确忠实性、清晰简明性、前后一致性和语言规范性”的翻译原则,并在宏观层面分析了各种翻译策略。法律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也是法律文化传播的过程,所以译者要清楚地了解中俄法律文化在法系渊源、伦理性和宗教性、民本观和人本观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与其他文本不同,法律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并不需要一定程度的艺术再创造,其本身特有的庄严性和权威性使译者只需忠实完整地再现原文内容,让译本读者感受与原作同等的法律约束力和规范力。基于此,本文探讨和分析了直译和意译策略的适用性以及对译法、增译法、减译法、转译法、换译法、分译法和合译法等七种具体的翻译方法。最后,本文剖析了法律翻译中存在的省译、增译、望文生义、术语误译、法律知识匮乏和文体不当等问题。法律翻译研究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体系,还对培养法律翻译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单宇, 范武邱[5]2018年在《国内法律翻译研究图谱分析(1992~2016)——基于中国知网702篇研究文献的考量》文中指出本文运用可视化计量方法对1992至2016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法律翻译研究性论文进行收集整理,结合传统文献计量统计方法与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工具生成国内法律翻译研究系列知识图谱。通过对高被引文献、高影响力作者、高频关键词、主流学术团体知识图谱的呈现,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与理性解析的共同作用,力求客观阐述近25年国内法律翻译领域发展状况图景,对我国法律翻译学学科发展进行全景式梳理,探寻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

许多[6]2015年在《文本选择、文体把握与术语翻译——关于法律翻译教材编写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2006年以来国内出版的各类法律翻译教材与相关研究性着作进行了梳理,就法律翻译教材编写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考量,同时从专业化、应用型、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专业化法律翻译教材的编写理念、原则与路径等进行思考与探讨,提出若干建议。

熊德米[7]2011年在《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文中认为中外法制史和法律语言史证明,每个法系及其语言表述系统的长足发展,须臾离不开通过翻译吸收其他法系的有益成分。近代以降的中华法系就是乘着这股川流不息的“译流”,逐渐实现了从固步自封的“祖宗之法”到海纳百川改革开放之法的伟大涅盘。正是在这股“译流”恒久不变的影响下,当今日渐葳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仍然是一个“充满外来语的世界”。斗转星移,“充满外来语世界的中国法律”这个曾经近乎贬义的称谓,而今却被赋予了崭新的涵义,即“外来语”被用来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法律观念的同时,也被用来向“外来语世界”翻译输出中国的法律,使一度依托“外来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法律,蝶化成倍受“外来语”本土世界青睐的重要法律渊源,而其母国则得以最终实现了从法律输入国到法律输出国的巨大转变。因此,与之相应的法律语言翻译研究,也由以往的“外译汉”单向关注,转为对“汉外互译”的双向关注。“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亦由此应运而生。本论文以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出版物为语料,从词、句、篇叁个层次进行对比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英汉法律语言翻译的优劣,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英汉现行法律语言翻译的潜在规律,激发更多法律翻译爱好者参与法律语言的翻译及其研究,共同推动英汉法律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文共分导论、主体和结论叁大部分。“导论”是本研究的概览,旨在廓清法律语言及其相关概念,梳理国内外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源流,揭示论文撰写的旨趣意义和创新点等,同时就有关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是英汉立法文本词、句、篇层次上的对比。英汉立法文本基本词语的共性是准确性、模糊性与专业性并立,但英汉法律词语存在法律文化和法律历史的差异;英汉法律专业术语属于法律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意义单一、形式固定、语域专一、与时俱进和模糊性五个方面。英汉立法语句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两者都使用授权性、禁止性、义务性叁种句法类型和预设处理型、祈使命令型、解释陈述型叁种句法形态。英汉法律语篇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指立法语篇的标题、章、节、款、项、目等内容要素,其二是指从现代语篇学的角度分析英汉法律语篇的语言结构差异,如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等。第二章是关于英汉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和针对法律翻译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法律翻译既要遵守翻译的普遍原则,也要遵循一套适合法律翻译特点的特殊原则。因此,为适应“特殊目的语言翻译”(TLSP)的法律语言翻译,我们提出了法律翻译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叁个要求以及准确性、等效性、严谨性特殊原则。然后,对法律翻译者提出了四个方面要求。第叁章探讨英汉法律词语的翻译处理,其中包括法律专业术语的翻译。有效识别普通词语的法律意义,并在译文中做出恰当的表达,是法律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法律专业术语翻译是法律词语翻译的重点,了解东西法律术语文化差异是做好法律翻译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就普通法律词语和法律专业术语的翻译提出了不同的翻译原则。第四章讨论英汉法律语言句子结构异同及其翻译。首先对英汉程式化法律单句(简单句)和复句(复合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法律单句(简单句)主要表现为陈述句和祈使句两种句类。法律复句(复合句)主要表为预设-处理关系句或条件-结果句,如法律英语用where或if明确表示,形式完整,极易判断;法律汉语的预设句大多数情况下为隐性预设句或用“……的”或“……者”表示,变数较大,难于判断。根据英汉法律语句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英汉现行法律语句翻译的单句(简单句)互译、复句(复合句)互译以及综合性翻译原则。第五章专谈英汉法律语篇的比较与转换,重点关注复杂法律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及其翻译。词汇衔接关注英汉法律语言中相同词语重复、同义词重复和上下义关系及其英汉互译。语法衔接重点分析英汉法律语言中人称照应的显性表现形式和隐性表现形式及其翻译转换。最后为结束语。法律翻译在每一个历史变革时期都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却一直没有引起翻译界和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视,研究者至今寥若晨星,研究成果捉襟见肘,富有建树的成就更是自不待言。为此,本研究结束部分指出了目前法律语言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呼吁学界加强对法律语言翻译的关注,并就法律翻译的理论建构以及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翻译价值的认识等问题表达了作者的看法。

张媛媛[8]2010年在《法律语言句法特征及其翻译策略》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成功"入世"后,国内对法律翻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与重视,法律翻译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语言的特点从而提出了法律翻译的策略及手段。

尹全勤[9]2014年在《英语法律文本的翻译探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法律活动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日益重大;随着国内法学研究的深入,许多国外流行的法律理论和最新动态以及权威学者的论着不断被引进来,为中国法学界、立法和司法机关乃至整个社会民众传达了极为丰富而有价值的法律文化信息,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已在法律英语和法律翻译学习方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英语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基于此,我们要在法律翻译领域多做努力,从而为能够翻译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译本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法律文本的特点,进而就英语法律文本的翻译这一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于译者来说,要清楚法律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的要求:译者要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尤其是英美法的相关知识;法律翻译材料文本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并且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法律翻译的效果要求相当准确。其次,英语法律文本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其语言庄重、准确、严密,符合规范程序,篇章结构讲究层次,常分项叙述,表达简明扼要;其语法手段也要服从于语言要求,长句居多,短句较少,语法结构比较复杂,运用修辞手法不多。再次,在众多前人研究的翻译原则中,作者重点探讨了适合法律英语翻译的一些翻译原则:即准确性原则,严谨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最后,作者通过实例论证了英语法律文本翻译的若干技巧,包括:减译、增译、词义的选择、词类的转换、正译与反译、调整次序及长难句的翻译策略等。本论文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论文包括英语法律文本的特点和翻译原则及翻译技巧两大课题。当然,并不是将两者简单组合。前部分的介绍,可使读者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法律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词汇特点、术语及语法手段的使用,为后部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读者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法律翻译的原则,提高实践中更为需要的翻译能力。第二,论文中举到的例子多是较典型的例子,都配有相对应的译文,例子均出自近年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法律教科书或杂志,对选文基本上只做删节不做修改,这样读者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法律英语。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译文仔细斟酌,做了一些改动,对某些术语的含义做出解释,认真分析句子结构,逐步翻译,并帮助读者巩固已经熟悉的翻译原则,便于读者准确理解和学习如何正确翻译英语法律文本。

陈建平[10]2007年在《法律文体翻译的基本原则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翻译原则或标准并非适用于实用文体翻译。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提出了法律文体翻译可遵循"准确、严谨、规范、统一"的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一适用原则实质上是由法律语言的自身特点及其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研究[D]. 石秀文. 吉林大学. 2017

[2]. 英汉法律文本结构特点及翻译策略探究[D]. 马春梅. 延边大学. 2008

[3]. 翻译在应对法律语言模糊性中的策略[D]. 赵云. 华东政法大学. 2013

[4]. 俄语法律文本的汉译分析[D]. 刘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5]. 国内法律翻译研究图谱分析(1992~2016)——基于中国知网702篇研究文献的考量[J]. 单宇, 范武邱.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6]. 文本选择、文体把握与术语翻译——关于法律翻译教材编写的思考[J]. 许多. 中国翻译. 2015

[7]. 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 熊德米.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 法律语言句法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 张媛媛. 法制与社会. 2010

[9]. 英语法律文本的翻译探究[D]. 尹全勤. 信阳师范学院. 2014

[10]. 法律文体翻译的基本原则探索[J]. 陈建平. 法律语言学说. 2007

标签:;  ;  ;  ;  ;  ;  ;  

法律语言与法律文体翻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