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_黄华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_黄华贵

四川省盐源县梅雨镇小学 615700

摘 要: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有效的方法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作为教师来说,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尽最大能力激发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并且要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本文就是根据这些教学现状,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实践研究

一、无效课堂形成的原因

1.课堂提问随意性较大。老师在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往往不能把握好时机,而且问题也不够精准,无法形成艺术性和技巧性的提问基调,或者问题营养价值较低、缺乏预设等等。而这些都会导致低效提问现象的出现。

2.课堂讨论过于形式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对于什么问题值得让学生拿到课堂上进行探讨拿捏得不准确,即便是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学生也无法讨论出有价值的数学内容,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论包括三点,分别是: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权威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2.人的全面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论最初形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课改可概括为:人在各方面都有相应的潜力,给予适当的推动,就可以将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从而使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有效提问的研究。2.有效讨论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课堂上的提问,每一个教师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研究,并能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课堂提问中来,在课堂上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激发其想象力、好奇心及求知欲,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最终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根本上的提高。

2.有效的课堂讨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至关重要的便是教师能否准确、合理、有效地使课堂讨论进行开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一步步的深入,并让其自己动手实践、动嘴讨论、合作交流、自主实践,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版。

[2]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论文作者:黄华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_黄华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