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性研究论文_李友玲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性研究论文_李友玲

李友玲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风华中心小学 138013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与重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就是指课堂中在原有教学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与学,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优化原有的教学设计,提高师生思维的深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有效性 有求才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最为直观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反馈与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记住知识要点,避免学生牺牲课后自习时间重新学习课上已学的内容,有效规避学生学习精力的浪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抽出更多时间分配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上,制定更为精准的学习计划。反之,学生则需要耗费其他时间来填补课堂知识空白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反映一直是广大教师努力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探索适合于广大教师借鉴的高效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引入优化、完善相关教学方式,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一、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

1.采取“有求才应”的教学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讲解例题或者向学生介绍数学名词时,不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自行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根据逻辑推理并经过一定的思考判断得到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思路流畅,可以在教师提问之后快速准确得出答案,那么教师就能尽早结束有关当前知识的教学,推进教学进程。只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问题且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即为“有求才应”。比如,在讲加法时,教师先告诉学生车上原先有一个人,后来又来一个人,提问车上总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总人数为2的结果。接下来教师并不马上告诉学生其他加法口诀,继续提问学生在上一问题条件下又有一个人上车,则总人数应该是多少。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可以依此类推向学生介绍加法口诀规律。相对地,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对这一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从源头上帮助学生掌握薄弱知识。

2.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接受知识水平有限。在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应主要通过实物感知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时,则应将侧重点转移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上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更适合理解能力弱的低年级学生,主要为各种形状的图形和直观明了的表格。而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范围都远远超于低年级学生,适合接受更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比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时,如果教师将每个立体图形的特点仅以口述或书面的形式向学生表达,将不利于学生正确辨认立体图形,使概念变得更为模糊化,从而不利于学生理解吸收。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手段,通过色彩丰富的立体模型来利用学生对色彩和实物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快速记住不同立体图形的结构特点。

二、解除“唯一答案论”对学生的桎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切忌误导学生形成“唯一答案论”的错误认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探索不同途径的解题途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防止学生被束缚于“标准答案”的陷阱中。教师可以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解题的多种方法,并且欢迎学生指出更多有效的解题办法,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更为方便的解题方法。比如计算1+2+3+1+2+3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直接通过加法运算,从左至右计算得到结果为12,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对式子进行拆解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式子前后存在重复。最后教师让学生先计算1+2+3的结果,再将结果乘以2发现同样可以得到结果为12。教师应在学生思维受限的时候,及时提出其他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开阔思想。

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传统教学重在提倡加强学生的外显学习能力。相比之下,学生内隐学习能力略显不足。有时教师换一种方式提问学生同样意义的问题,学生反而不会解答题目。剖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还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应锻炼学生提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共性,使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现象联想到数学知识,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有最为明显的提升空间。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性,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的本质。由于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真正学到最多的知识内容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更为优质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洁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杨高全 李学全 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1),93-95。

论文作者:李友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性研究论文_李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