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由一节思品课引发的思考论文_张建平

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由一节思品课引发的思考论文_张建平

张建平 山东省平原县第三中学 253100

一、让思品课堂回归品德教育的本真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教师要利用好情感的载体,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着眼于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和国情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先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充分了解自然物种的现状、减少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上课时以自然物种专访记的形式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加深认识和理解。就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这一问题组织学生积极辩论,澄清一些学生的模糊认识(认为发展旅游经济提高了人们生活,却看不到自然遗产的价值)。环境问题由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记者招待会,以确切的事例、数字、科学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不乐观现状,给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环境教育课。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教师不能空洞的说教,而是选取一些情感的载体让学生去体验去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情感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感情,以情育德。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努力寻找激发学生情感的切入点,挖掘激发学生情感的载体,引起学生与教材、编者的共鸣,收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两组有着巨大反差的图片,让学生带着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来探讨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二、让思品课堂回归生活的本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

在情境的创设中体验生活。思想品德不只是纯粹的理论,而是一个人思想的倾向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学生自觉的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必须优化情境,并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和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生活情境化”、“课堂生活化”,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积极的参与中探究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来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生活,社会规范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自然物种专访记、辩论会、答记者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利弊,提出整改建议。在活动中学习,乐在其中,既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更活跃了课堂氛围,真是一举多得。

三、让思品课堂回归学生个性的本真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象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必然也必须是学生个性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培养的不是千人一面,而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

课堂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任何时候,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独特的个体,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但是教师并不能代替学生读书、学习,代替学生观察、思考,代替学生感受、体验;教师也不能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更不能为了迎合听评课的要求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学技艺的表演活动。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只能是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挖掘学生的动力资源,激活学生的以往经验,让他们大胆地交流资料、辩论、讨论、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以尊重、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主体积极性得以调动,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课堂真正超越了传统的千人一面模式,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关注差异,让课堂充满生机。我们无须也无法改变学生的个性,相反只有尊重他们不同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充满生机。如何做呢?本课教学给我的启示是:教育过程就是研究学生、读懂学生的过程。我在设计教学时从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给学生安排了不同的角色,课堂上活跃着多种多样的人物:物种保护协会的记者、国家环保局的代表、张家界旅游局的代表、新闻发言人等。记者就物种的采访有条不紊,学生在课下积极搜集物种的相关资料,课堂上的的回答涉及多个方面,使得全班同学对物种的认识全面而又深刻;发言人精心准备关于环境问题的知识,全面准确的给予解答,用具体的数字和详尽的事例解说了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令人深思;辩论双方端庄大方,口齿伶俐,表达准确,说理清晰,在激烈的辩论中让全班同学澄清了天梯是“叫停”还是“运行”的模糊认识,理清了自然景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仅仅靠知识的复制与传递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立足于“培养能力,关注个性,规范行为,提升素质”的高度,努力践行课程标准的理念,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

论文作者:张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由一节思品课引发的思考论文_张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