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圆舞曲论文_张译丹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101)

摘要:肖邦(Chopin,1810~1849)是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以反映波兰民族音乐风格而著称,旋律华丽而柔美,和声大胆而冒险,调性明暗对比鲜明,结构布局自由多变,感情朴实而真挚。肖邦一生作有二百余部作品,涉及玛祖卡、夜曲、圆舞曲等多种体裁。因作品中钢琴曲居多且富有诗意,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

关键词:肖邦 圆舞曲 小猫圆舞曲

圆舞曲即华尔兹(Waltz)是十九世纪最流行的交谊舞曲,深受此时期和二十世纪早期的大多数作曲家喜爱,并且被吸收到各种形式的音乐创作中。它不但是一种久负盛名和长久不衰的舞曲形式,而且对音乐史的影响力也远非其他的舞曲所能比。

肖邦圆舞曲超越了原有伴舞的实用性,表现力被极大的提高。其大致可分为“华丽圆舞曲”与“抒情圆舞曲”两种类型。《小猫圆舞曲》原为《F大调圆舞曲》,作于1838年,属于“华丽圆舞曲”,因第三段旋律中跳音与装饰音相结合,明朗而俏皮,像小猫在键盘上轻跳,故常被称为《小猫圆舞曲》。此时的肖邦正处在与乔治·桑的热恋中,全曲欢快愉悦而充满活力,显现出作曲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钢琴曲《小猫圆舞曲》作为单三部曲式,兼具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征。旋律活泼轻快,个性鲜明,织体三拍子的舞曲节奏贯穿始终。

引子(1~16)由两个部分组成。前8小节为第一部分,由柱式和弦音型强奏开始,平稳、坚定,旋律在第三小节开始强调第一、三拍,描写出小猫初见钢琴时的畏惧感。第9小节为引子的第二部分,音乐由强奏转为弱奏,级进上行和三度小跳下行组成的回旋上升式旋律,以1小节为单位半音上行模进,产生了一系列调式外的变化音级,模仿小猫试探性触摸琴键,既可爱又充满了好奇感,随后引出A乐段进入主题。

A乐段(17~32)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后乐句为前乐句的上行八度模进。以四音为动机级进和大跳相对比快速跑动的旋律,张弛有度,模仿小猫在琴键上快速健走的样子,但四音动机又打破了织体中稳定的三拍子节奏,以此来体现小猫在键盘上不时跌倒又站起的滑稽动作。第23小节连续的分解和弦式上行旋律与高八度的主题重复自然衔接。后乐句情绪更为激动,并逐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营造出小猫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次在琴键上跳动的有趣场景。第33~47小节为A乐段的原样重复。

B乐段(48~64)转入bB大调,音乐由强奏开始,旋律由原来的均匀八分音符连续跑动转变为长短交替的节奏进行,与A乐段形成鲜明对比,而其中的四分休止符也似乎在划分句读,音乐时断时连,富有歌唱性,描写出小猫经过大胆摸索后可以自由地在琴键上尽情舞蹈的景象。前乐句由一个短小动机下行模进后又级进上行离开,旋律的八分音符持续进行使前后乐句自然衔接。后乐句为前乐句的变化重复,经过短暂的离调后完满收拢于bB大调的主和弦。第65~80小节为B乐段的原样重复。

C乐段(81~96)由强奏开始,两小节后转为弱奏,强弱交替进行,对比鲜明。七度大跳后紧接装饰音与跳音相结合分解和弦式上行小跳的旋律,触键短促而富有弹性,描绘了小猫怕被主人发现而在键盘上小心而快速触摸,增加了音乐的俏皮感,之后重复颤音的使用又使音乐回归平静,此时调皮的小猫也悄悄躲藏了起来。第97~112小节是前乐段的原样重复,长时值音符变化为八度叠加形式,声部加厚,音响对比突出,使小猫之前的顽皮形象变得更加鲜明。

D乐段(113~128)由前乐段模进而来,不再突出之前的强弱对比,采用弱奏手法贯穿始终,但长时值音符与跳音紧密衔接的旋律依旧保持,音乐在颤音中渐强,引出A乐段。

第129~144小节是第17~32小节音乐内容的原样再现。情绪回归主题,首尾呼应,描绘出小猫玩耍被主人发现后脚步再一次混乱的情景。

尾声(145~173)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采用B乐段与C乐段的材料。第一部分主题动机给人一种无穷动的回旋进行感,并以四小节为一个基本乐节不断变化模进,第155小节开始逐渐减弱音响,两小节短暂休息后进入尾声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以ff的力度再一次把音乐推至高潮,在辉煌中干净收束。

作者简介:张译丹(1993年—),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

论文作者:张译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小猫圆舞曲论文_张译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