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爱数学论文_李月勋

内容摘要:本文从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学习数学态度等的分析,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开发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一些做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各种诱惑五花八门,学生中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学生厌学、弃学者有之,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相当部分学生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兴趣,加上数学基础差,学起数学来就更费劲,更讨厌数学。因此,如何让学生喜爱数学、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习新知识,通过运用符号、表达式、图象等数学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例“字母表示什么”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搭一条小鱼需要8根火柴棒:

 

 (1)按照图中的方式,搭2条这样的小鱼需几根火柴棒?搭3条小鱼需几根火柴棒?

 (2)搭20条这样的小鱼需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

 (3)若用n表示所搭小鱼的条数,那么搭n条这样的小鱼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

 (4)根据你的计算,搭100条这样的小鱼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在搭2条、3条小鱼时,学生会具体数一数火柴棒的根数,但当搭20条、100条时,学生就需要探索小鱼条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火柴棒根数的变化规律。规律是一般性,需要用字母表示,根据观察:

 发现每增加1条小鱼需要增加6根火柴棒,小鱼的条数n与所需火柴棒根数有这样的表达式:火柴根数=8+6(n-1),这样,就可根据这个表达式,求出搭20条、100条任何条小鱼所需火柴棒根数,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代数式求值。指出用代数式表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由代数式求值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进一步帮助了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灵活采用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为此,一节课内,我采取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教法,不囿于某一固定模式,如导入概念时用归纳法,探索公式时用发现法,知识巩固时用概括法,讲解知识尽量用通俗语言、生动活泼的语言讲清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尽可能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让学生易于接受。此外,每节数学课,我都充分利用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每个学生都既有要求取得好成绩的一面,又有懒惰的一面,因而如何使他们取得好成绩的一面战胜他们懒惰的一面,就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的做法是在每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出1-2道小题进行一个测试,我当堂公布答案,相邻桌互判对方试题,然后我把错误的答案收上来进行反馈、评讲,及时对症下药。这一做法激励了学生把最终取得好成绩的大目标转化为必须学好每一节课知识的小目标。而达到每一个小目标对学生来说困难不大。因为测试的内容都是当堂课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只要学生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就能解答,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听课,使学生想取得好成绩的心理,战胜他们懒惰的一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程度上有所得。我的做法是:

1.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是完成低层级目标,第二层完成中级目标,第三层完成高级目标,例如、在教学“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共同要求是“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不同要求是;学困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等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优等生能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明确了自己这节课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努力去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

2、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鼓励大胆发言、启发勇敢回答问题,给学生想说的机会,对学生的回答首先给予肯定,树立信心。

3、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为了巩固当堂课的知识,设计课堂练习分为基础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鼓励选做、全做、学生做题时我巡视,做好分类指导,对学困生及时帮助补缺,帮助矫正错误,让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4、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A组、B组、C组“学困生”完成A组题,中等生完成B组题,优等生完成C组题,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处在“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体验到数学之美。

 5、“以优带弱”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优等生当“学困生”的老师,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解题方法,激励“学困生”的好胜心理,促其上进,以优带弱结对子,互帮互学,既提高了“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优等生也能在讲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利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成就的取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对理想和奋斗目标的追求,来源于对数学内在美的追求,以及对数学思想、精神和方法的深刻理解。因此,我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班上的一些学生颇有感慨地说:“我以前讨厌数学,因为它枯燥乏味,通过现在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数学它包罗万象,生动有趣,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想跟它接触,我喜欢数学了!”“每一位数学家都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数学学好。”

 我想,学生有这份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他们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学好数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学好数学!

论文作者:李月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爱数学论文_李月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