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论文_张安永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论文_张安永

【摘 要】: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它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教师要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 策略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它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双边活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一些策略。

一、 导入新课,提问要简单有效

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功能是回顾旧知,为新知铺垫;创设情境,引出探究的问题。回顾旧知的导入,适合于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巩固、重组或扩展的情况;创设情境的导入,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作深入思考。在这一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需学生作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也简单明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如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是这样设计导入语言: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月亮上面住着嫦娥和玉兔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是不是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呢?为了更多的了解月亮,我国发射了一颗卫星,你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生:“嫦娥一号”。

师: 她是什么时候发射的?让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欣赏嫦娥一号发射画面)

在认识时、分、秒的知识时,我以“嫦娥一号”为教学情境,通过提问:“什么时候发射的?”引出钟表表示的”嫦娥一号”发射时间: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与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的认识钟表和认识钟面上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的四种时刻不同,引起认知冲突引入新课,这一情境旧知复习、新知导入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知操作探究,提问要提升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索,具体感知应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进行操作感知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反思,从而进行高层次的思考。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给学生出示了装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的黑色箱子,让学生上台摸一摸。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在这个盒子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谁愿意来试一试。(几个学生上台来摸,都准确地摸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时我出示一个圆,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不摸这个图形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直的,而圆的边不是直的。

接着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问学生:那你们为什么不摸这个图形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而我在摸这个图形只有三条边。

接着,我又出示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问学生,学生都说明了理由。于是,教师追问:你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这四条边都是直的,还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长方形相对的边长度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生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在以上教学中,学生通过“摸图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形成感性认识;此时,我通过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促进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

三、 巩固深化,提问要促进思考

在课堂巩固和深化环节,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比较、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当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之后,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并会用圆规画圆,如果老师不让你们使用圆规,你能画一个圆吗?

生1:用手夹着两支笔,一直扎在纸上,另一支在纸上用手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生2:也可以这样,右手夹着两支笔不动,左手把纸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师:如果体育老师让你们在操场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圆,应该怎么办?

生3:两人拉紧一根绳子,一人站在那里做圆心,另一人旋转一周。

师:这种方法很好,有创见!

生4:老师,不用两人,我一人就行,我站在操场上用竹竿扫一圈就行。(迫不及待的做了一个动作)

师:如果没有绳子和扫帚怎么办?

生5:同学们手拉手排成一排,排头的同学做圆心,排尾的同学旋转一周也行。

师:如果要求画的圆再大一些,比方说在一个城市的外围修一条公路应该怎样画出这个圆呢?(学生思考片刻后交流)

生6:我在城市的中心放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在城市的边缘放一辆坦克,发报机不断给坦克发信号,开坦克的人根据信号的强弱开动坦克,画一圈。

生7:先找一张城市交通地图,用圆规在上面画一个圆,凡是圆上所碰到的建筑物都写上“拆”,碰到河流就架桥,这样就行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的提问,一次又一次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将学生的视觉从课本引向生活,从课堂引向社会。面对一次比一次大的“圆”,学生将已有的画圆方法与新的情景相沟通,通过对已有的表象的选择、加工和改组,从而产生了新的“画圆”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画圆”难题。

四、 总结延伸,提问要全面有序

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通常都要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回顾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我小结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说全面。

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我是这样设计结课:

师:课件出示美丽的蝴蝶姐姐(课始由蝴蝶导入)蝴蝶美吗?

生:美。

师;老师也觉得很美,(课件出示黑体的“美”字)今天蝴蝶姐姐看到大家学习很认真,它要把这个“美”字送给大家,但蝴蝶姐姐有个要求,你们必须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评价她的礼物。

生1:我觉得这个“美”字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得好,蝴蝶姐姐问——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2: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生3:“美”字对折后,中间有一条对称轴。也就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对称轴一般在中间。

……

师:大家说的很好,蝴蝶姐姐很满意,希望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去创造美。

本节课的小结,由翩然而至的蝴蝶姐姐送“美”来呼应课题,通过对“美”的分析,引出“”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总之,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学生的智慧。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熹民主编 《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小学数学 世界知识出版社

2、 胡淑珍 常思亮等编著 《教学技能》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安永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论文_张安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