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徜徉在情感的世界里论文_汪胜

让学生徜徉在情感的世界里论文_汪胜

汪胜 湖北省孝感市高新区共青学校 4321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08-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心理反映,情感推动了想象和理解。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往往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去创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及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和谐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实现。

一、创设教学情境,身临其境地感知情感。

情感与形象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教学缺乏形象、缺少情感纽带的联结,势必会减弱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时应借助多种手段,如实物、教具、幻灯、录音、语言、课件等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景,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情景中,促使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互通。

如我在教学《七颗钻石》时,利用配音课件展示:在炎炎烈日下,干涸的水井、河流;龟裂的土地;枯死的植物、渴死的动物尸体、捧着水罐、乞求降雨的人们、绝望的眼神。通过这一画面,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旱灾的情况下,拉近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对旱灾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怜悯之心,更体会“水”是多么宝贵,水在这里就意味着希望、意味着生命。

二、锁定语言的精妙处,多角度体验情感。

对文本而言,一些意韵深刻的词语,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在情感传递、语言表达上起到别的词无法取代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感悟、品味,往往会有丰富的阅读感受。如《鸟的天堂》中有句描写榕树的句子“……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卧”是个普通的字眼,但在这里,却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茂盛、大,教学中可引导从“卧”字仿佛让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再如在教学《丰碑》第7自然段,在指名学生朗读后。

师:你们觉得哪些词、哪些句子能触动你的内心,打动你的心灵?

生:我读到“单薄破旧”这个词时被深深地打动了,老战士是部队的军需处长啊,部队里所有的给养都归他管,如果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就不会让自己衣着单薄,就不会让自己冻死。

师:是啊。从“单薄破旧”这个词中可以体会出老战士有什么样的品质。

生1:我觉得他有爱护战友的品质。

生2:我认为他有忠于职守、严于律己的品质。

生3:我觉得他有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通过“单薄破旧”的体会,不同学生说出了不同的体会,在相互交流中,大大丰富了对老军需处长形象的理解。

三、以读代讲,在朗读中进行情感体验。

阅读是带有强烈个性特征的活动。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介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融入文本。通过朗读,可以将文本的情感用声音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情感外化出来,在读中思,在读中悟。教学时,可从课文内容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读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3段,可这样引导读。

生:(齐读)蝴蝶俗的景象非常迷人。

师: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蝴蝶谷里景象非常迷人呢?

生(接读):有的山谷,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的山谷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

这样引导读,以读代讲,使学生充分读懂了课文,感受了蝴蝶的不同姿态美。在脑海中形成一副优美的蝴蝶飞舞的图画,仿佛自己化身为一只轻盈活泼的蝴蝶,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

四、联系生活经验,在回忆中唤起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与文中的人物和作者的情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分别提问“你渴极的时候,最想做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感受,让学生对小姑娘“渴”的理解更深刻,在焦渴到极点的时候,还能心里想着小动物、妈妈、陌生人等,更体会到小姑娘是一个多么富有爱心的人,对“七颗星星”正象征着小姑娘金子般纯真的心灵这一寓意的理解作好了铺垫。

五、抓住课文的空白点,激活想象,体验情感。

课文的空白点,大多文过而意未尽,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空白点,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放飞想像,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既丰富文本的内涵,又激活情感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中小姑娘拿着水罐被小狗绊倒了,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我结合前面描述的旱灾情景,引导学生想像。

师:小狗可能在哀哀的尖叫什么?

生1:它也许在说,求求你给我点水喝吧!

生2:它也许会说,救救我吧,我快要渴死了!

当小姑娘往手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水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小狗此时可能想对小姑娘说什么?

生1:谢谢你,善良的小姑娘。

生2:谢谢你,你真有爱心。

生3:谢谢你救命的水,你赐予了我新的生命。

生4:好心的小姑娘,好人会有好报的。

……

通过对这两处的补白,发展了学生思维。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水就意味着生命,水就意味着希望,更体会到小姑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考虑到别人,她真有爱心,理解更接近主题,学生内心中也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

六、学习表达,体验情感。

《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课承载着全方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功能。在感悟文字的基础上,恰当地引导学生表达出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思想,传递出个人的真切感受,不仅能很好地培养能力,更有利于激起情感的共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在“说”中释放感情。

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陈庚同志看到了小红军牺牲后,内心十分愧疚,我出示语句:

小兄弟啊,你明明知道自己的体力不行了,为什么不肯骑我的马呢?

师:陈庚还可能对小红军说什么呢?用“明明知道……为什么”这一句式说一说。

生1:小兄弟啊,你明明知道你没有粮食了,为什么还要说比我多呢?

生2:小兄弟啊,你明明知道自己很虚弱,为什么还要同我的马比赛呢?生3:小兄弟啊,你明明知道你不是等同 伴,为什么不和我一起走呢?

然后教师扮演陈庚,学生扮演小红军进行对话。

师:小兄弟啊,你明明知道自己没有粮食了,为什么说比我多?

生:我吃了你的干粮,很可能我们都会在草地上饿死,我不能拖累你。

师:小兄弟啊,你明明知道没有同伴,为什么不和我一块走呢?

生:我知道自己不行了,跟你走,我会成为你的包袱,你骑着马赶上队伍吧,我不能拖累你。

师:小兄弟啊,你明明知道自己很虚弱,为什么还硬要和我的马赛跑呢?

生:我虽然快不行了,但我不能让你为我担心,你走吧!继续斗争吧!我不能拖累你。

通过说话训练,一方面表达了陈庚的无比愧疚的心怀,另一方面表现了小红军倔强的性格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不能拖累你”逐层叠加,震撼的力量直抵学生心灵,小红军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愈加高大。

(二)在“写”中升华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被文章的真情所感染时,他们不仅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了解到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用书面语表情达意,这时可适当组织学生运用文中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组织小练笔,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学习“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重点语段之后可引导写。

师:巴迪把这句话对父母说,你想把这句话对谁说?

生:对同学说,对爷爷奶奶说,对老师说。

师:生活中给予过我们爱的人很多,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现在开始写下来,送给你想说的人吧?

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正确地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启迪思维,洗涤心灵,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不竭的动力。

论文作者:汪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徜徉在情感的世界里论文_汪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