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落实”转化“学困生”之为论文_何世杰

以“五落实”转化“学困生”之为论文_何世杰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 130518

思想品德课教学提质增效的重点是抓好“学困生”的转化,而“学困生”现状的形成,又不是个单纯的问题,很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在新的课程理念践行过程中,与多年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我尝试了“学困生”的转化要抓好“落实”的方法,以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个关键问题为突破口,运用了“五落实”方法把知识点夯实。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针,本着“有步骤、有层次、有计划”逐一落实的原则,建构五个阶段推进的原则,将学生潜在的能量开发出来,将知识点落到实处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预习中落实

预习是一种优质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它能锻炼“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学困生”听课的质量,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热情。面对“学困生”预习热情不高的现象,教师要强化预习上必要的指导,坚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预习原则;并且在讲授新内容之前要安排有效的时间做与布置、检查预习内容的事情,起到督促作用。预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知识的内容和地位;二是必要的内容和方法。如阅读法、提纲法、心得法等等。让预习成为“持久战”,要使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课堂中落实

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所以,上好每节课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知识经验基础为前提,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此,结合教学实际我主要从“讲兴趣、讲知识、讲方法、讲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安排教学设计与过程。

1.讲兴趣。其目的就是培养“学困生”的求知欲。“学困生”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是理论性强、内容枯燥的课程,因此,讲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投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情感融入的体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依据教材:初一注重了联系“学生实际进行爱劳动、爱科学、集体主义教育”;初二注重了“与历史有关知识相系”;初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提高了教学的情感度。为在兴趣中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2.讲知识。其目的就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差别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环节中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的同时,潜心研读了新的课程理念,深挖教材内含,全力创新教学设计,以精辟性、艺术化方式进行教学总结、分析,使之连成体,串成线。比如:教学初二的“社会发展常识”时,都从各有侧重地稀释和结晶:生产力、生产关系、阶段斗争、思想文化四方面的要素。强化学生对每种社会形态都有生产力发展要素及表现的认识——生产关系的适应与阻碍、阶级矛盾的有关问题;以及各阶级社会的思想文化的不断进步和繁荣;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穿插、整合在教学之中,既突出了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综合掌握社会发展的脉络,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讲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困生”掌握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因为,教学活动既包括教法,也包括了学法。教师运用灵活恰当的教法固然重要,但要培养“学困生”会学之法更为重要。比如,初三思想品德课中,探讨一个社会形态都要与生产关系相系。教学中引导“学困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帮助“学困生”总结各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点。逐渐提高“学困生”正确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从知识内在联系上引导“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外,也要培养“学困生”解题技能。如:“简答题”、“关系题”、“代替题”、“判断分析”、“理解说明”等基本题型。并结合训练促进学生掌握每种题型解答模式和技巧,结合特色题型深化对解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在复习中落实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的过程,它是“学困生”获得知识技能、防止遗忘的手段。复习包括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单元复习就是对某一阶段的知识进行小结,综合复习就是对全部分内容或某一专题进行归纳、训练,复习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概括知识结构和线索,二是类型题和题型转换。在复习中要做到“四要三不要”。复习要有计划、有目标,要抓住主要线索提纲引领,要突出重点、难点和要点;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禁忌没有中心、思路混乱、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通过复习要把遗忘知识重新巩固,把重点加深记忆,把难点深层突破,使解题能力不断向上攀升。

四、在测试中落实

对于教学内容,“学困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落实级别都需要跟踪测试,教师才能掌握。测试时教师要精心命题、重点讲评,及时反馈信息,命题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依据大纲要求,明确目的,通过命题及时发现问题。讲评试卷及时解决问题。测试的落实有两种情况:一是集体讲评;二是个别对待。针对个别学生典型问题要个别指导,提倡写提纲式摘抄加深记忆。

五、个别落实

我通过观察、调查、谈话、问卷等方式发现一些“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成绩滑坡,对他们进行个别落实,我首先把他们进行分类。有基础型、纪律性、社会型、态度型等等。根据具体类型“对症下药”,并取得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把学困生转化的落实空间扩展开。

综上所述,在五步环节落实过程中,各个环节要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必须坚持:一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二面向全部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课改中的思品落到纲、落到本、落到人,才是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努力。

论文作者:何世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以“五落实”转化“学困生”之为论文_何世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