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习的主人》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人教版课标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论文_梁金荣

《做学习的主人》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人教版课标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论文_梁金荣

梁金荣 重庆巫溪县菱角中心小学校望坪村校 405800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148-01

一、教材设计:

教材从“冬冬的烦恼”事例入手,激活学生对生活中学习困难的回顾和思考:1、自己是怎么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教材还以事例“小丽做作业的两种情况”,给学生提出一个研讨的问题:对学习时间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学习经验,想一想2、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效率除了要抓紧时间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教材列举了“小军星期六要做的几件事”,引导学生去帮助他安排时间。同时,教材也注意了工具性的特点,注意了间接经验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故事、续写故事得到启发,认识到抓紧时间学习的意义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教材内容在准确和完整体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手段

学生升入三年级,已具有了两年的学习经验,这为探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学生学习经验和经历是教学的切入口,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学习,但他们对“更快更好的学习”缺乏科学认识。一部分学生还依赖于老师、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缺乏。但他们跟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差别,自我认识正悄悄萌芽,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直观向理性过度,这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契机。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2、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并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四)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并分析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将学生学习生活签字本与教材相关事例进行整合,从生活切入,进入文本,走向真实的学习实践。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会遇到困难

1.出示签字本,让学生观察:从签字本上,你们知道了什么?

2.生观察,汇报。

(二)学会解决困难

1.游戏:听音乐、击鼓传花、花落谁,谁就说学习烦恼。

2.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烦恼,你又是怎么办的?

3.帮一帮: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给同学提提建议。

4.小丽的烦恼

(1)听一听:小丽的故事

(2)说一说:自己真实的类似情况。

(3)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4)议一议: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得又快又好呢?

(5)老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

1.出示学生签字本,读妈妈留言。想一想:曦曦小朋友的问题出现在那里?

2.我们一起来看看曦曦小朋友双休日都想干些什么?(出示教材图片,把书中人物换成生活中的人物)

3.学生看图并回答,教师贴大卡片。

4.假如你是曦曦,你打算怎么安排你的活动呢?

5.小组讨论,摆小卡片。

6.生汇报,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

7.采访生活中的曦曦,谈谈自己心中的想法。

(四)课后拓展

1.观察榜样签字本,你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签字本跟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生汇报:自己限定时间、自己提出问题、合理安排双休

3.生动手安排自己的双休。

4.汇报展示。

四、板书设计:

2、做学习的主人

提出问题 不怕困难 抓紧时间 合理安排

五、教学反思:

(一)合理挖掘教学资源,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生活实际、本校实际出发,并作为教学资源,创造性改编教材,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情境性、生动性、实效性,让学生产生了共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合理安排时间的活动中,我又以学生“签字本”上所反映的问题为话题,组织学生对“怎样安排才合理”进行了讨论;而签字本的充分利用,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了实际指导意义。

(二)多维度互动,让课堂中的生成更丰富。

1.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学中,我用小丽的事例为激活因子,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话。

课堂上,我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说困惑,想办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进行体认、整理、反思和拓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签字本”用途进行再认识,让教学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着力点。

3.学生与老师对话。

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办法,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师生关系平等,课堂氛围和谐。

4.学生与同伴对话。

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伴与同伴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每个孩子都学有所获。

(三)活动化、趣味化,让课堂更有情趣。

游戏活动,是联系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新课程,要求着眼于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强调和确定了要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除了要有静态的理性分析外,还要有动态的亲身体验。课堂中的游戏实践,可以使学生走上课堂小舞台,走向生活大舞台。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观察、讨论、排列等活动,通过一个个活动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四)不足之处:我的引导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深度思考、多角度展开;如果在教学中把握好收与放的度,相信课堂生成会更为丰满。

(五)通过上课和课后反思,我深深领悟到教师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也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把在课上的感悟内化为正确的思想,外化为良好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梁金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做学习的主人》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人教版课标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论文_梁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