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班级中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_田蓉

民汉班级中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_田蓉

田蓉(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116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一门学科,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小学生以后的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注定了在解题技巧和知识理解等各方面会出现差距,分层教学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汉合班;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21-02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的体系构建情况,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在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针对学生基础层次不齐,整体差异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提高整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这也符合新课改教学环境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我所带的民汉混合班级中学生接受知识水平的能力。

一、教学对象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首先对学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基本档案信息、学习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等,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 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这样便于在分层教学时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和特点进行把握,从而制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准备不同的教学内 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层施教。像我现在所交的班级中,刚接手时每个班有10个左右的学生不懂汉语,不会说汉语,听不懂我上课,第一次期中测试成绩基本都在40分以下,面对这样的群体,若不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而采用“一刀切”,将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将全班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每组选择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孩子作为组长,全面负责本组内的工作。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还应该考虑学生家长对这一教学方式的理解情况,所以在正式实施这一教学方式之前应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教学说明,让家长明白通过分层教学汉语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能力培养,而汉语弱的民族学生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学习,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让家长明确分层只是暂时的,并不是长久不变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

(一) A 层:学生学习方法正确,接受能力强,有超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汉族学生居多有个别民族学生)

(二) B 层: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习惯良好、家长配合到位,学习成绩稳定中等水平;(民汉学生都有)

(三) C 层:学生汉语水平很弱,理解能力较差,上课容易走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汉语水平很差,有不会汉语的民族学生和个别汉语学生)

通过动态的分层管理,激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达到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分层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分层结果取决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如果 A 层的孩子骄傲自满或 学习吃力,可以暂时让他去 B 层学习;当然 C 层的学生经过努力,效果明显, 可以来到 B 层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关键。细读教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在对A层的同学进行教学时要强调对相关数学公式以及定理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公式的来源以及深化的过程的记忆;对于 B层的学生,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对基本型的理念和原理、运算过程进行了解与掌握,属于中等难度;而对于C层的学生,与前两层学生相比,该层次的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因此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目标,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能运用和计算。在分层教学中,要按照基础性教学、发展性教学和综合性运用的目标进行,要鼓励民汉学生多进行交流,让民族学生学说汉语,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个内容时,在对学生进行 摸底之后,把分层目标制定如下:

A 层同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推导面积公式, 总结出面积的公式还能熟练掌握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的数学活动经验;

B 层同学:通过讲授,引导学生得出面积公式,总结出面积的公式,根据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C 层同学: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知识起点的关系,帮助教师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也可帮助暂时学习不良的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又保证优良生朝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迈进。

又例如在学习图形周长时,对于能力稍弱的C 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而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进行探索,比如已知长方形周长和长时,怎样求宽?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我直接给出“削去一个直角的长方形”,怎样求周长?利用诸如此类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还能在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下实现共同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方法分层

分层教学的关键要落实到课堂40分,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改变以往的教学传统,更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课堂气氛,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讨论与交流,为学生留出一部分的自由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让A 层B层 C 层三组的学生相互带动,比如让A组的学生带动其他组的学生进行学习,并解决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把无法解决的问题统计后交给老师,分组学习中,教师巡查,重点关注C 层学生,及时指导存在问题,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这样通过小组内探索讨论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会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动手动脑动口交流问题能力,教师作为教学辅助者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特征”时,以小组为单位,并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C 层同学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比较,能够初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且学会画高;B 层同学:以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为基础,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A 层同学则不仅需要掌握以上知识,还应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练习,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如此,通过学习方法的分层,各个层次学生在小组内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而且更易找到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

四、问题设计分层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基础性和提高性两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 B 层和C 层学生;中档以上题则面向 A 层学生。

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图》中,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C 层同学读一读); 2、统计图中有几项内容?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B 层和C 层同学回答) 3、怎么写统计图的表头?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 答?(A 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的最近发 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五、课堂练习分层

围绕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层安排课堂练习。安排一些简单的、与课堂例 题相近的练习题,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学生消化理解新知识,这类练习应 给 C 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机会;设计一些稍有变化、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 检查学生对新知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这类练习一般应由 B 层次的学生完成;还有最后一般设计 1至 2道拓展思维能力的题目,由 A 层学生完成,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分层不是绝对的,也可鼓励低层次的学生挑战高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竞赛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以“四则运算”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完教材内容,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之后,能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练习环节,教师可由易到难地设计练习题:21+79-32、36÷6×15、10+2×157+4、25-75÷5+36、15×(168÷84)+18÷3、156-120÷(17-11)+24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设计出多个层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层次的进行练习,达到分层强化的目的。接着再在小组内进行混编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实现发展性学习,不仅具有纠偏补漏的效果,还能够让他们从最近发展区向上一层次前进,最终实现整个学生的共同进步。

六、教学评价分层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 对 C 层次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 B 层次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找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 , 激励他们积极上进 ; 对A层次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横向评价及针对每个学生的纵向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始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增加危机感,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总之,分层教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生动实践。实 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 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所珍兵.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科教创新, 2013(08) .

[2]周国瑞.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成才之路 ,2009,(22).

[3]储清育.浅议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 育 ),2009,(10).

[4]王振俊.教育公平的微观研究--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5,26;18-19.

论文作者:田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民汉班级中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尝试论文_田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