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普遍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_苏岩

浅谈语文教学的普遍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_苏岩

苏 岩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民主小学 138000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学好语文尤其重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力培养以及身心健康等。近三十几年以来,素质教育改变了死板、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最近一些年的语文教改,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有更新。但我们不可否认:在教学中还有诸多问题存在。

首先,日常中的很多语文教学脱离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片面地认为课外知识越丰富就越贴近素质教育。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知识水平不高,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启蒙后的初始认知阶段。紧扣课文的趣味性导入、巧妙的过渡以及简洁的结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发现某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貌似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实为完全脱离教材的跑题,这种情况应该不是个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懂得:所有引入的小故事、课堂讨论等等都是为教学服务,为了让小学生——自制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群体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就成了逐末舍本,长远而言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另外,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发现脱离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即对小学生课堂知识能力要求过高。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我已经在文章中简述过,对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要求过高,无疑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心智发育不全面的小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纠正,会导致学生对本科目的疏离,甚至偏见以及恶性循环,如此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教学中更有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以生为本”成为空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小学课堂平均80%-90%的时间都被教师掌握,并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去看待。毋庸置疑,其间有不少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满堂灌。师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使其有基本的认知框架,为深层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启发式学习为其提供思考的方法和途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学习和思考的途径才是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以填鸭式的教学代替启发引导,错失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还有的现象就是对“快乐课堂”的误解。近几年教育界提出了“快乐课堂”的理念,推崇自由、合作、高效的课堂环境,目的是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性。这对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气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非放任学生活动,单纯追求活跃快乐的课堂气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加以引导,就像一部影视作品的编导人员一样,任何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主题展开。切不可把快乐课堂变成混乱课堂,降低对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忽视活泼的气氛、严谨的课堂纪律以及教学内容三者的统一性。

对于上述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去应对,从而扭转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在教学内容上,作为教师应该着眼于教材,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善于总结教材信息,了解熟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积极拓展课外资源,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隐性信息,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补充,让学生坚强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乐于助人等等。在引导学生时做到有的放矢,既能通过导语等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除了对教材了如指掌,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智力水平等等,以此为基础从众多知识中选取与小学生阶段认知能力相契合的知识加以扩展。在教学方法上,要真正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一切新鲜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制定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设问,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开动学生脑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使小学生一节课45分钟都在认真地学习、思考是非常难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创设一些动静结合的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词语接力比赛,因为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短语以及词语,这对他们来说不算过高的要求。把一个班级的孩子分成五、六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任何成员要以上一个小组说出的词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或者谐音,在黑板上写出下一个成语或词语,并进行最后的分数评比,设置不同的奖励。通过几次成语接力,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短语和词语,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记得更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学生真正在快乐、合作中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就不可能有这样过高的要求。医学研究证明,一节课,小学生聚精会神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这就涉及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的问题,教师要分清主次,把时间集中在精讲课文、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上,之后再考虑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切不可填鸭式的满堂灌。随着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媒介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美术、动画等多种方式于一身,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立体感,使学生容易体会课文中的内容。如《赵州桥》一课就比较适合用多媒体讲解,作为教学辅助。赵州桥历史悠久,是当今世界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历经1400年之久,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对赵州桥有更直观的认识。当然,在使用中,教师要把握主次,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使多媒体的动画、影片等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论文作者:苏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教学的普遍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_苏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