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探索论文_练伟玲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探索论文_练伟玲

练伟玲 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学 514500

比较阅读法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精读方法。比较阅读法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不外乎是两大类的情况:一是一篇文章内某些内容之间的比较阅读;二是一篇文章与另外一篇文章之间的比较,我们不妨分别叫为“篇内比较阅读”和“篇与篇比较阅读”。下面就从这两方面论述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篇内比较阅读

篇内比较阅读比较的内容有词语、人物、句子、段落等。

1.词语的比较。好的作品在词语运用方面是独具匠心的,在赏析文学作品时,对词语的运用进行比较,会更好地把握作品要传达出来的内容。《愚公移山》中“且焉置土石”和“年且九十”两句都有“且”字,但意义不同。前句是“况且”的意思,后一句是“将近”之意。一经比较,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懂得了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义的道理。

2.人物之间的比较。同一篇文章里的人物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可以是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前后的变化等等。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时,根据清代学者得出的结论:“水浒传只是写人物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性,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忿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引导学生留意和分析鲁智深、史进、李逵、武松、阮小七、焦挺等性格近似人物的细微差异。我们在教学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类似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前后内容的比较。最典型的课文有《范进中举》。将文中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进行比较,可领会到科举制度造成人物的两种命运:落第者贫穷不已,及第者飞黄腾达。对胡屠户前后的态度比较,可体会到作者用对比手段所产生的讽刺效果,才能领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科举制度的罪恶——不但毒害了整个社会,而且连一般人的灵魂都扭曲了。教学中如加以比较,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篇与篇比较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最多的是篇与篇之间的比较阅读。进行比较的文章往往是文体相同或者相近或者是有关联的。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以及训练的目的,选择单项进行比较,也可以选择几项进行综合比较。

单项比较的举例如下:

1.人物形象的比较。如《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文的主人公可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同之处:一个始终没进学,一个终于进学;相同之处:两人同样受封建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毒害,鄙视劳动,致使一个免不了偷窃,一个只好忍饥挨饿。这样一比学生就明白了作品反映的角度不同,但揭示的主题是一致的,两者都充分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不是造成范进那样的老爷,就是造成孔乙己这样的社会废物,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科举制度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毒害。

2.写作方法的比较。如杂文《文学与出汗》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篇文章同是驳论,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对于共同点,诸如都是开门见山揭示敌论的论点或论据,都是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驳论方式,在论证过程中都是坚持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等等,这些是学生能比较容易说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两篇虽是驳论,但前篇主要是批驳,后篇则是驳论与立论并重;在揭示论据顺序上,前篇先揭示论点,再揭示论据,后篇则先揭示论据,再揭示论点;在批驳的具体方法上,前篇较多地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并运用了反证法,语言讽刺,后篇则不全用讽刺笔调,还有对人民的赞颂。

3.艺术风格的比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家的艺术风格,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家的个性魅力,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形成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诗人作品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去比较。我们可让学生在了解两位诗人的基础上,理解和鉴赏他们的诗歌,感受他们不同的个性魅力。李白在思想上带有明显的道家色彩,崇尚自由,蔑视权贵,在他的诗歌中充满神奇的想象,大量运用夸张,体现出气势磅礴的特点,即使写忧愁,也充满浪漫的色彩;杜甫在思想上是典型的儒家情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的诗歌中大量描写社会现实的惨状,抒发对国家命运、黎民苍生的忧虑,即使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但想到的仍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他的诗歌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王维和孟浩然、苏轼和王安石、徐志摩和闻一多、朱自清和郁达夫等等,他们的艺术风格都值得我们让学生认真比较探究。

4.表现手法的比较。如《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可比较各自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道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散文,开头部分一篇写解衣又起,一篇写乘舟下湖,读者随作者自然地步入景中:两文都写得十分简练,情景交融。在此基础上,可向学生提出:两文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呢?经过指导,学生懂得《记承天寺夜游》借用多种形象做喻体,表体月色空明,突出了闲适、恬静的意境;《湖心亭看雪》则直写雪色之白,恰当地选用了量词,如痕、点、芥、粒、反衬天地之阔,突出了广漠、辽阔的意境。

比较阅读法使学生在思考中比较,在比较中探讨,在探讨中增长才干,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必须强调的是,“比较”只是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地选择运用,同时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比较的内容和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比较阅读法成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论文作者:练伟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探索论文_练伟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