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好家风论文_索南措

言传身教好家风论文_索南措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812199)

摘要:习近平高度重视家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家庭环境及优秀共产党人良好家风对习近平家风观形成有重要影响。勤俭、奉公、勤学、宽厚是习近平家风观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家风观在其治国理政实践中有所体现,习近平将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建设、社会风气营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当前,健全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制度,弘扬优秀家训家规风采,建立优秀家风文化网络传承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家庭;家风家规;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其实,我们所说的 “家风家规”,就是通俗意义上的“门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

我生活在有74口丹姓的大家族里,我们这个大家族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大团结的家,有世居本省的汉族、蒙古族、藏族、土族、回族。而仅我家21口人中,就有12人是中共党员,其中,现年77岁的老父亲已有60年党龄,据老父亲讲,1953年刚满13岁的他就给一位转业的红军干部当通讯员,那时的父亲还没有一杆枪高,每天给领导牵马,跟随领导上草场下帐篷,13岁还在懵懂期的父亲谨遵爷爷奶奶教诲:把领导当父母一样对待,尊敬领导,听领导的话。良好的家风家规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

正如一个家庭风气正、要求严,家庭成员必然相敬如宾,品行端正,走向社会也往往会言而有信、信而有征。

记得在我小时候,父亲是场里工副队的队长,那个年代既没有电话也没有微信,每个工人每天干的工作都不固定,今天干完这些活明天就得派到其他岗位上去干活,所以,部署工作安排生产任务只能靠一双腿走,父亲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挨家挨户给工人们安排部署生产任务,安排完后才急匆匆回家吃两口早饭又去上砖窑下车间或上煤矿与工人们同劳动同生产,中午就近到那个工人家扒拉两口午饭又开始工作,晚上回家经常是在星星漫天时,用“披星戴月”一点也不为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没有午休、没有双休日,而且照样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有条不紊。在那个物质生活不算富裕的年代,我们的父辈们,没有任何怨言,贫困并快乐着,天天高高兴兴,充满活力,似有无穷的干劲。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长辈的表率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下一代,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可见,家风对人性的升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凝聚、文明的拓展,都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在我家,哥哥和弟弟都参军当了解放军,在部队,时刻牢记我家的家训家规,时刻听党的话,哥哥在军营服役30年后由于身体原因以团职干部的身份退役在家赋闲,弟弟在军营以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军校,现已转业到地方任职,为了纪念自己的军营生活还让唯一的女儿也到部队锻炼了两年。我和姐姐都考取了师范,毕业后奋斗在牧区的教育战线上,默默地在自己的家乡做着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工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母亲在世时,经常教育我们要节俭持家,要我们夫妻之间相互理解和睦相处,还教导我们邻居家有困难多帮助,搞好邻里关系,尤其是做为奶奶的她老人家,对孙辈们的教育也很严格,母亲如教导我们一样,会经常过问孙儿们交往朋友的情况,会坚决制止他们与那些不孝顺父母、没有善心得人做朋友或交往,母亲说:跟上啥人学啥人,跟上个假神跳大神。意思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母亲是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老太太,但在家族里是长嫂,所以,无论在家族里还是在家里 ,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家都会与母亲商量,母亲很多建议都会让我们欣然接受,不为什么,就因为母亲会用今昔对比法或用更为现实的理由让我们尊重她接受她的意见,很多事的结果也果然如母亲预见的一样,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母亲眼里,只要人活着,就从来没有什么事算大事,我们遇到什么挫折或困难与母亲一说,她总会说:多大点事啊,这点事到明天就是故事了,果不其然。母亲这种向好向善的心态一直影响着我们,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里,我们从来不会有畏难的情绪,遇到任何事都会像母亲一样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解决,所以,身上经常充满正能量,而且这种正能量也影响到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上,乐施好善、遇事不畏难也是我家家风家规的一个方面。正如我的儿子从小在州县上学长大,在学校就是一个帮助同学、不怕恶势力的孩子。记得上初中时,孩子的班主任在一次家长会上表扬我的儿子,说:我们班的某某同学,浑身充满正能量,当别的班级学生来欺负我们班的孩子时,某某同学就会冲到前面护住同学,不让别班的学生欺侮自己的同学,同学们亲切地叫某某同学是我们班的“门神“,有某某同学我们再也不怕谁欺负我们了。终于,儿子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守望正义的检察官。

我们要让这些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家教传承下去,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社风。给所有的下一代赋于学会感恩、拥有爱心、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教育。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参考文献

[1]唐晓龙.感恩的心,人民出版社,ISBN7-01-005796-6,2007.1

[2]刘永生.思路决定出路,辽海出版社,ISBN978-7-5451-0911-5,2010,3

论文作者:索南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言传身教好家风论文_索南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