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基础课程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论文_李文亮

在机械基础课程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论文_李文亮

河北省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李文亮 075000

摘要: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教学中的枯燥理论极易使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因此我们采取了充分利用“潜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疑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我们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注重学生自由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从而真正的提高机械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基础 激发兴趣 提高 课堂 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我们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极易使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意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以“奇”激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变速机构时,向同学们介绍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根据路况使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要把车向后倒。告诉学生驾驶员拨动拨杆的操作,是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学生感到很新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疑”激趣。疑即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去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2)卷扬机在提升货物之后,尽管机器已经停止工作,但货物却为什么不会下降,而是稳稳地停在空中﹖一连串的疑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 以“趣”激趣。“趣”,既可活跃课堂,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槽轮机构是一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在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它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

4.体验成功,获得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当代职业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同学、尤其是老师的激励和赞扬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有效保障。

5.教法选择应注重分层教学,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因材施教,这是教师一贯倡导的教风,它要求教师不但要备课,关键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分层教学无疑地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要面向全体,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模式,要打破“一律化”“齐步走”的陈规。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讲:“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百花齐放。”分层教学正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成功、收获、发展,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例如:《机械制图》主要是以看图,画图为主,不管是画图还是看图,都要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强,对立体图一看便知,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弱,连最基本的正方形都看不懂。记得在讲练习三视图的画法时,我随意的把一些模型发给同学们,立体感强的同学,很快就画出来,而那些差的同学却发牢骚:“这是什么,都看不懂,怎么画,他们的这么简单,我的这么难。”你一句,我一句的,课堂纪律都乱了。现在,这样的课可采用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兴趣。 通过多次的训练,不但那些原来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

6.教法选择应注重学生自由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以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如“表达方法的应用”这节内容采用讨论形式效果明显。因为表达方法比较多,对于某个零件来说,可能有好几种表达方案,而用哪一种表达方案比较合适,这就可以在讨论中解决。

例如,为了表达某个机件上部分圆筒的内部结构,有时既可在左视图中进行剖切,也可在俯视图中剖切。此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两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佳的表达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用处。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有时在讨论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此时如仅仅看教材中的内容,就找不到直接答案,这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作进一步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有利于开发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兴趣是强有力的催化剂、稳定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听、说、读、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规律和理论,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不断提高注意力,时常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掌握一种低耗、高效的学习方法。

论文作者:李文亮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0

标签:;  ;  ;  ;  ;  ;  ;  ;  

在机械基础课程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论文_李文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