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论文_周群芳

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论文_周群芳

周群芳

(渠县三板乡第一中心学校渠县63520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感受与鉴赏教学所提出的总体要求是音乐的课堂教学要能够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并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获得独有的感受和见解,从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因此,音乐教师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觉的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形成审美情操。

1.在良好氛围中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发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

2.在音乐体验这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课是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灵魂的美育过程。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点是要不断培养和挺高学生的想象力。美感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产生的。没有具体的审美对象当然谈不上美,有了审美对象还必须有审美主体作用于审美对象的实践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由品赏美的能力训练到想象力的培养,是美育由简单到复杂、由认识到创造的逐步发展。学生在学唱歌曲或听教师领唱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根据书面歌词或口头唱曲的表选,在头脑中重现某一事物的形象,这只是再现型的想象;而如果学生能通过积极的记忆联想活动,将原有的审美表象生发开去,有所补充,或重新加工组舍,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属于创造型想象。学生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因此,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体验美,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已体验到的美解说给学生听,那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其发现音乐美、认识音乐美、品位音乐美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在上音乐课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教师上每一堂音乐课的过程,也就是指导学生体验音乐美、认识音乐美、品位音乐美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在“参与”,在“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在语言描述中进行审美教育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要从内心起歌的精神活动才是第一要义”。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多听多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唱歌课《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是这样进行歌曲高潮部分处理的:“金孔雀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雪白的)“一身像雪一样洁白无暇的羽毛,真是太美了!不过这还不是它最美的时候,谁知道孔雀什么时候最美丽?”(开屏)“ 对了,金孔雀更是如此。当它将一身雪白的羽毛展翅开屏时,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芒,当它轻轻抖动身体时,金光更是一闪一闪的,美得真是让人羡慕。随着金孔雀的展翅开屏,歌曲也达到了高潮,旋律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好像在感叹:世上竟有如此美丽的动物。我们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呢?(强)”。

教师通过一连串的精彩描绘,学生仿佛看见了一只姿态优美、光彩照人的金孔雀在自己的面前,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以音传情到,从而达培养审美的能力。

4.在表演创造中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 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的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的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的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

5.在课外拓展中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更加不容忽视。电视、电影、文娱晚会、文娱活动等等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这些对中小学生来说,平时接触很多,并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就有非常好的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学生也许对某部电影很熟,但是对跟电影同样出色的该部电影里面的音乐却几乎很少关注,这样教师就要做很好的引导。对那些获得很多大奖的电影音乐,它很有艺术价值,因此也非常有必要了解它。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分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

总之,音乐教师要适应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教学要结合课外音乐教育,要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音乐以必要的审美指导,以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论文作者:周群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论文_周群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