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尊重”论文_苏烈旺

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尊重”论文_苏烈旺

摘要: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喜欢优秀的学生在情理之中,欣赏学困生则难能可贵。由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往往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骂,他们很自卑,心理压力也大。所以,我们要尊重、更要善待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尊重;自尊

一、尊重学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底线”

学生尊重,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一个连人格都不能得到保证的教育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就应该恪守这个“底线”。为师首先为人,为人就是尊重他人。尊重学生首先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始,不要随便践踏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要轻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更不要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不侵犯学生的基本权利,不在语言上挖苦、谩骂、讽刺、侮辱学生。尊重学生至少包含下列内涵: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的教师面对学困生,特别是对一些经常违犯纪律的学困生由于一时找不到应对方法,就口无遮拦,口不择言,认为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但事与愿违,我们的心还没从上次的冲突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些难缠户又开始给你出麻烦了。为什么?那都是不尊重学生惹的祸,每人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与我们教师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你不尊重他,他会反过来尊重你吗?“破罐子破摔”这样他还真的和你较上劲了。成长中的孩子有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他们有着蕊心般敏感的神经。一个不顺意的眼光,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一个不中肯的评价甚至是一个无能为力的表现,都会刺伤痛他们的敏感的神经。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批评学困生时谨慎些,鼓励学困生时要慷慨些,和学困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时要小心些。这样,我们工作的失误就会减少一些,同时也为我们转化学困生赢得了更广的空间。

其次,尊重学生的情感。

关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石头换糖的故事在教育界里可谓是耳熟能详。小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在离家不远的小货店上经常看到大人们把一些东西交给店主后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他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非常好奇。于是某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把一块石头递给老板要换糖。老板犹豫了一下,最后收下石头,并把糖换给了他。几十年之后,这位教育每每提到这件事都感慨万分。他说:“这位老人用他善良和对儿童情感的尊重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对情感尊重的需求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只有蹲下身子,以学生的视角来观察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情感,也才懂得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好学生。

其三,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困生因各方面的原因影响,其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也是十分鲜明的。对待这种独特性我们教师虽然难以接受,但这毕竟是避免不了的现实。因此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就发布根据这些独特性确立这样的信念:少一些牵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怀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责难,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处罚,多一点关怀。才能为学困生个性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环境,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呵护自尊,培养自信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自尊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它也是人的情感世界中最敏感的部分,有人把它比作一棵幼芽,因此要想这幼芽能生根结果就需要我们的细心的呵护;相反一个细小的伤害都可以使它夭折。

学生没有自尊,缺乏自信,是教育的最大失败。无数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爱学生的表现就是:呵护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我班有个学生叫龙鑫,这个学生可谓是“无恶不为”只要是跟违纪有关的行为,几乎少不了他的份。有教师用“朽木不可雕”来形容他,更有教师用“死猪不怕开水烫”来比喻他的无可救药。平时上课,他不但自己不听讲,而且还总是影响周围的同学。教师说多了或说重了,他就顶撞教师或公开和教师作对,使教师难堪或出丑,有时还在背后做手脚,在教师后背贴骂人的纸条,或且把教师的轮胎放气等,有两位教师都被他弄哭了。有一次,上语文课他拿出了三个小塑料人在桌子上玩,教师很生气,把他的玩具给没收了,他跟教师大闹一场被送到政教处,并通知家长。事后,我找了他了解情况,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老师。他不但不觉得自己理亏,还振振有词说:谁叫他(教师)说我是社会的残渣,还说我是垃圾!他自己才是人渣呢!我吸取了教训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一个解析自己行为的机会。之后,我和他说了“垃圾”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然后告诉他,只要能努力改正自己错误的人永远不会是垃圾,但如果一犯再犯,一错再犯而且屡教不改,那跟垃圾就没什么两样了!他见我不但不批评他,还站在他的立场上替他说了句公道的话。态度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也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意想不到的是,龙鑫离开我的办公室前还不放心的问:“老师,我真的不是垃圾吗?”我当时我震了一下,想不到教师一句无心的话,竟然给这位“不可救药”的学生心里留下了如此大的反应。但我马上说:你肯定不是垃圾,相信你有能力证明自己不但不是垃圾,还会是社会有用的人,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爸妈心中的好孩子。事后,那位老师也在班上公开向这位学生道歉,也许他的自尊得到从未有的满足,再加上老师的不断提醒和帮助,这位学生从此一改常态,不但上课不捣蛋,还主动地回答问题,半个学期后,他的那些坏行为,坏习惯也慢慢地改掉了,最主要的是他对老师态度来了一个360度的大改变。龙鑫从一个“小人” 转变成一个尊重老师,乐意帮助同学的人。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但他的改变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没有教育不了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每个学生都有其鲜明的个性,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教育方式方法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学出发点;在教育中运用一种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最后加上我们教师的真情与爱心的辐射,恒心与耐心的引导,我想我们的每个学困生都会像其他学生在教师的雨露滋润中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陶圩镇中心小学 530300)

论文作者:苏烈旺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尊重”论文_苏烈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