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见解论文_王成玉

精彩的见解论文_王成玉

摘要:在文学表达中,我们常说“有感而发”。感悟既是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有了感悟能力,学生才能深入的体验文本,领会作者独到的创作手法,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失去了感悟能力,再精彩生动的文章也会黯然失色。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及时的在语文教学中展开思维训练,培养起学生的感悟能力,已然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悟能力;课堂教学

感悟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除了诵读,还可以通过听、说等手段来实现。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文本阅读的挑战性也在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思考、探究乃至质疑,将感悟引向纵深,而不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化阶段。同时感悟的表现形式也分多种,不单单只有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领略故事内涵这么简单,有的教师将感悟能力的培养一味寄托于文本,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延伸,淡化了他们的个性表达。那么该如何从多角度出发,去综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下面本文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教学适当留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

我们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常提倡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而不是一直牵着他们的“鼻子”走,用各种讲解和剖析去占领他们的注意力,以至于学生完全腾不出时间来品味文本,只能被迫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究的就是这样一种留白式体验。要想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露,教师就要设法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留出空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有了想象力的介入,他们才能自然而然的融入阅读情境中,获得真切的感触和体会。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咏雪》为例,它的篇幅较短,只有区区三行,但内容却值得细细品味。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能还弄不清“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个回答的差别,自然也不懂为什么“柳絮”的比喻就比“撒盐”要好一些。这时身为教师,不必仔细为学生分析两个答案好在哪里,而是耐心的启发他们:在空中撒一把盐,和撒一把柳絮相比,哪个意境更妙些呢?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学生稍加比对,就知道盐粒重而且散落的姿态并不好看,相反柳絮缓缓飘落的样子却很美。再将这两者形象代入到文中,果然是谢道韫的回答更具美感。用撒盐来比喻雪花虽然形象,但是较之柳絮的韵味则要略输一筹,这也凸显了谢道韫的卓越才华。而学生在这种留白式的思考中不但体会到了文章的精髓所在,同时还萌生了许多个性化见解,教学效果也因此更为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问巧设疑点,引发学生深思与探究

古人常说“学贵有疑”,如今的语文课堂也一样需要疑问的点缀。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合理的疑问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触发他们大脑的灵感火花,营造出一个活泼积极的探究氛围,带动他们的感悟能力成长。但这里所说的疑问点可并不是照搬课本的习题,而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仔细衡量,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设问。譬如从文本的重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还有从细节角度出发,都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展开思考。比如学习《木兰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重点品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一段开头文字,然后试想:这段开头好在哪里呢?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看,可以得出很多答案。比如作者藉由“但闻女叹息”的描写,顺理成章引出了木兰的忧虑,从而为她替父从军的情节起到了铺垫作用。再如开头的“木兰当户织”,交待了花木兰的女性身份和她的主要工作——织布,这也同她后来的英雄形象形成了微妙且细腻的对比。虽然开头不过短短的四句话,但抓住它的创作特点去设疑激疑,却能帮助学生在思考中顿悟,同时培养了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阅读指点迷津,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而是主动向着更深的方向挖掘时,学生才真正拥有了思维的深刻性。而感悟能力的培养往往离不开语言思维的训练,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重视起思维训练这一环节。拿名著导读的作品《骆驼祥子》来举例,许多学生读完之后不由会问:为什么祥子拥有勤劳朴实的品格,工作又分外卖力,可最后却落得一个极为狼狈的下场呢?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付出与得到回报是成正比的,祥子虽然只是个底层的人力车夫,但只要肯好好奋斗,还是能过上好日的,至少不会被命运如此残酷的对待。这时教师就要引领他们从时代背景出发,从当时的社会而非个人角度去分析。兵荒马乱的岁月,黑暗又腐朽的旧社会,资本阶级和军阀不断搜刮民脂民膏,祥子作为一个底层百姓,对这样的大环境是毫无反抗能力的。所以会被抓壮丁,被敲诈,被生活不断地捉弄。这是时代的悲剧,而不是祥子自身的运气不好。通过为学生指点迷津,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抓住文本的主要矛盾,从而理解作品蕴含的深意,让他们的感悟更全面立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感悟既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又能带动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成长。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感悟力的培养视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通过语言思维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领悟力,体会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李玉华.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J].世纪之星·交流版,2014(10).

[2]宋金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J].学周刊,2012(08).

论文作者:王成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精彩的见解论文_王成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