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刘建洋

让学引思,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刘建洋

刘建洋(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江苏 阜宁 224427)

摘要:“让学引思”是基于学生立场,顺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改革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让学、引思”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打造活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1-0191-01

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每一位教师根据学情,适时调整实施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让我们的课堂学思结合,折射睿智的光芒,散发思辨的火花……让我们的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健康快乐,享受成长。

一、把脉学情,以生为本,为“让学引思”护航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永远是第一主角。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特点、情感意识和身心发展水平等参与教学的前置状态,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了解学情

老师在备课时必须研究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学生:从与学生的接触、跟家长的沟通中研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以及评价检测中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

2.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诱发思考,唤醒思维,激发求知欲。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五彩缤纷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一边观赏一边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让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实验、去观察。”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引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出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跳一跳摘到桃子”。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教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草坪,让班上男同学和女同学进行跑步比赛,分别围绕它们的边跑一圈。教师话音刚落,男同学女同学都有人提出这种比法不公平。这时有学生提议说,先分别求出大家各自跑的路程(也就是两块草坪的周长),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一样长就是公平的。如何算出周长?教师没有讲解,而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生1:根据周长的内涵,运用“长+长+宽+宽”的形式算。

也就是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进行连加,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2: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先算“长×2”,再算“宽×2”,然后相加。因为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分别相等。

生3:先算“长+宽”,然后用所得的结果再乘2。

教师听了学生的算法后,点头表示肯定,然后追问:“在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呢?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三种算法最简便。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由浅入深地逐步追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倾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创新”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发现一些极具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倾听课堂的全部,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了解学生的相法,并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加减法的估算教学中,我把收集到的商场购物情境呈现给学生,信息有:电饭煲192元,电扇219元。然后提出问题:“老师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带多少钱?”同学们估一估,算一算,好吗?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汇报的方案有两种:第一种:200+200=400(元),第二种:190+220=410(元)。学生都用“四舍五入法”来进行估算,其方法与书中呈现的方案是相同的。我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感到非常满意。之后,我与学生一起计算出准确的结果:219+192=711(元)。接下来,我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哪种想法。”两种方案的学生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节课估算多样化的目的达到了。就在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前面两种方案都不好”。听了这话我愣住了,但我想探个究竟,于是就问:“为什么呢?说说理由。”该生说:“前面两种方案估算结果一个是400元,一个是410元,而买这两样东西准确的价钱是411元。老师,如果照这两个估算的结果带钱去购物是买不到这两样东西的,还有除了买到这两样东西外,坐车也要花钱,因此钱只能多带而不能少带。所以估算时就要把它们看成大一些的几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也就是把192看成200元,219看成220元,200+220=420(元),老师你带的钱420元才合理。”听了这么有道理的发言,在意外的同时我由衷地说:“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会估算,还会结合生活情况考虑数学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生活的结果。”针对这位学生的想法,如果从知识方面来看,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发现。

作为教师的我,耐心地倾听了学生的奇特思维,并给予鼓励,让课堂成为他们无时不在展示风采,显示才能的舞台,让创新的火花如流星雨一般,掠过教室,点缀着课堂。

结语:

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引思”: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余万明.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导入教学方法[J].未来英才,2015(11)

[2]韩曙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J].小学教学参考,2014(3)

[3]戈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野设疑冶的新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106-106.

[4]蒋宇彬.置境设疑灵活求变要要要浅谈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C版,2010,(12):175.

论文作者:刘建洋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让学引思,打造活力小学数学课堂论文_刘建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