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数学情感论文_黄 琳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数学情感论文_黄 琳

黄 琳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 63660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学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小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丰富数学情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前的应式教育,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过去的应试教育不能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本文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案例一:“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40分钟宝贵而短暂,我们教师都分秒必争,想给学生多传授知识,一遍不懂,二遍再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拼命地往学生头脑里灌,甚至下课铃声响完还将最后的知识塞给学生。

可是在上《百分数的性质和意义》一课时,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在让学生明白百分数和一般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列举了“太湖水”啤酒的酒精度为8%、“长城牌”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1%、“茅台牌”白酒的酒精度为52%,要求学生判断哪种酒最厉害,打算将哪种酒送给自己的父亲并说明理由。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迅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之后,我让学生想想身边的百分数,结果学生先后想到了成语中的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一箭双雕等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名言中“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自己一期的数学成绩优秀率和合格率中的百分数;下课时在室外休息的学生和在室内休息的学生各占的百分数;平时我们喝的橙汁饮料,橙汁和水各占的百分比……学生不一而足地列举了很多有关百分数的运用,让整个课堂灵动而和谐,学生在动脑、收集、探索中学到了新知。我作为执教者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深深体会到如今的学生智慧、聪明、早熟、接受快、信息广、起点高,今非昔比,如果我还是像原来上这课一样满堂灌的话,肯定学生学而无获,甚至演变为厌弃数学。同时我也惊异于学生能这么轻松地将课堂的视觉转向课外,从课内走向课外脚步的自然,思维发展的跳跃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看来我们平日的教学只是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有思考能力的独立的人。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将课堂充分地还原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自发地学习身边的数学知识。

案例二:“2个苹果+3个苹果”能有效地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唯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为重点,才能在实践中触及素质教育的灵魂。

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一分三率”才是老师的真理。“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都是好猫”,不管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最终能拿出分数说话,那他就是当仁不让的霸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曾一度中,我也受到这种强烈的思想支配着,在课堂上急功近利,着急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迫不及待地想将自己的全部知识一股脑儿地全灌给学生。

如我刚教一年级学生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演示1+2和2+3等多少,学生总是无法理解。突然,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的话:“教师教知识,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教师“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学习发现从而获得知识。于是,我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活动”构建课堂,让学生从“活动”中学。后来拿了5个红苹果,让两个学生表演,让一个学生手里拿2个苹果站在讲台的一边,另一个学生手里拿3个站在讲台的另一边,然后迅速彼此靠拢,将苹果放在一起,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加法的意义,形象生动,并且及时让全班同学用学具摆一摆,学生很快领会了“加法”的真正含义并能灵活运用。在我惊诧“活动”的魅力时,也真正理解了教育所提倡的“建设开放、自主而有活力的课堂”的真正含义,也真正体会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背道而驰,而是传授知识的更好途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增加教学的合力。

还有以前在上《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课时,我设计了导学案,增加了学生自己(自主)学习的环节:导思——探究——固学——反思内化;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大胆地尝试着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给长方形小黑板镶上漂亮的花边,计算花边的长度;给集体照片镶画框,计算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这样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得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规律:周长=(长+宽)×2。同时课堂上也增加了学生议论、讨论的时间,再运用这一现象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果学生很快明白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解题思路。

案例三:“喜羊羊的位置+灰太狼的位置”,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最近我教一年级学生位置的判定,学生无论如何都分辨不清左右。我在讲桌上摆了三种水果:苹果、梨子、桔子。边演示边问学生:苹果在梨子的什么方向?梨子又在苹果什么方向?桔子在梨子什么方向?梨子又在桔子什么方向?……随着我一交换位置,学生总是云山雾罩,不知变通。看着他们茫然的眼光,我痛感教育的失败。我想起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于是第二节课我将位置的判定弄成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学生一看到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动画,热情高涨,无论喜羊羊跑到灰太狼的左边还是右边,他们一口就能说出。我顺势就加进了美羊羊,他们也能判断出。随后我又加入了红太狼,他们同样能准确无误地一口说出;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笑脸,我初次尝试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也让我明白了要建立“多彩和谐”的课堂,我们教师就必须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创造性地利用课堂资源,千方百计地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脑思、动手写,独立地投入教学活动。教师仅仅是活动的导演,应组织学生演好“戏”,排好“节目”;教师仅仅是教练,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指导他们如何跑、如何打、如何赛……学生有了骄气要批评,缺乏斗志要鼓励。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也是我们老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多种能力。

论文作者:黄 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数学情感论文_黄 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