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论文_李群益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论文_李群益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柏林中心学校初中部 423312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能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教学 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观念,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调动学生“我要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我会学”的本领。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才会备受学生青睐。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思想品德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回归生活,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便提出了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发散性思维。我们知道,每一个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地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题目, 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在知识的迁移、拓展中深化认识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思想品德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思想品德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这样,通过思想品德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思想品德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明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J].统计与管理,2014,(11)。

[2]矫信德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学周刊,2014,(01)。

[3]李彦春 思想品德课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论文作者:李群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论文_李群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