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完善路径论文_林玉洪

探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完善路径论文_林玉洪

林玉洪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 要: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应当加以重视。本文以某地为研究背景,介绍了该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特点,并在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点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期能够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足;完善路径

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文化自觉,对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不少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某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路径,可供参考。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某地建成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去年,“文化惠农直通车”共送演出200余场次、图书60000余册、电影50余场次、各种培训100余次。多个县市贫困地区16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完成。

1.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

1.2.1特色鲜明,民族文化成为品牌

该地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本地加强引导扶持,根据每个街道、乡镇的不同特点,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了一街一品、一乡一品。多项群众文化活动已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州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开设阅览室,博物馆开设民族民俗陈列等活动。

1.2.2载体新颖,开展活动经常化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知识普及性讲座《中国幸福课程系列》、博物馆的4D影院和民俗文化互动体验平台、艺术(文化)馆的各类免费艺术培训和辅导深受群众的欢迎。每年举办的广场文化活动,社区党员文化活动月,四年一届的社区群众文艺汇演等节庆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1.2.3内容丰富,文化产品多元化

注重在生产民族文化产品上下功夫,每年组织音乐创作人员深入到城市乡村,创作群众喜爱的歌曲,先后制作出版了3期歌曲集。为满足广大群众对民族舞蹈进行系统学习的需求,以新创歌曲为背景,编排易学易懂的舞蹈,制作教学光盘,免费发放到社区村屯群众中。

1.2.4受众面广,社会参与度高

年内共有60多个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和200多个自办文艺团体开展各类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演出人员5万多人次。同时,涉及公共文化建设的单位和部门积极予以扶持,群团组织把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使公共文化更富生机和活力。

1.2.5普惠群众,均等化程度高

开展“送文化下乡”、“民族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公共图书馆设置视障阅览室”等活动和措施,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组织文艺团体赴外地为劳务人员进行演出,让群众身在他乡也能够享受到文化服务。

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2.1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

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相对落后,虽然公共文化整体水平发展较快,但由于各县市之间的地域差异较大,公共文化发展并不均衡。有部分县市因公共文化设施投入较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较快,而其他县市,尤其是贫困县,公共文化发展还相对薄弱。

2.2公共文化建设起点低、总量偏少

该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差、底子薄,相对于全国其他同类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中,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普遍没有独立设置,且设备陈旧,服务档次不够,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文化场馆功能发挥作用不够

各级文化场馆只注重文化活动、免费开放等传统意义上文化服务,对文化服务功能和方式的拓展力度不够,图书藏量不足,资源共享、数字化服务等能力欠缺。

2.4人才短缺,队伍不整

由于受条件、待遇、体制机制的影响,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培养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员老化、知识断层的问题。同时,有的县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编制和人员太少,文化站只有站长一人,且身兼数职,基层文化队伍不健全。

3.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加快完善该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加大投入,不断创新,推进该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3.1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

在健全和完善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四级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改革试点工作,着力解决该地人民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问题,确保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2推动机制和政策落地生根

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协调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群众反馈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项目考核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推进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不断推动该地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

3.3全面提升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模式建设

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非遗馆建设,拓展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方式;构建集文化地图、数字资源、文化资讯、文化交流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手段。

3.4继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解决人才匮乏和短缺问题。加强培养锻炼,采取培训、交流、实践等方式,打造人才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壮大文化工作队伍。

3.5鼓励和引导群众开展自发活动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加快活动场馆建设,为群众开展自发活动提供场地;加大经费投入,为群众自发开展活动和购买设施进行财政补贴;加强基层培训,对群众自发活动进行指导。

3.6建设一批文化遗址公园和非遗传承基地

发挥该地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一批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同时,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抓好现有传承基地的完善和提升,再建一批非遗传承基地。

3.7拓宽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的途径

突出民族特色,搞好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多创作生产民族歌舞剧目、民文图书期刊、民间文化产品;实行民族文化产品创作财政补贴。拓宽民族文化产品供应渠道。让民族文化产品流动起来,让基层群众看得到,用得着,充分发挥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当地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投入,不断创新,以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应不断探索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积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带来积极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晨曦. 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J]. 商, 2015(8):94-94.

[2] 侯丙孬.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3):77-81.

[3] 向天华, 廖华, 廖建明,等.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J]. 经济论坛, 2016(12):109-111.

论文作者:林玉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探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完善路径论文_林玉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