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预习分层教学法论文_涂晓东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预习分层教学法论文_涂晓东

(四川省阿坝县中学 四川 阿坝 624600)

【摘 要】 在语文阅读和预习过程中,方法众多,然而分层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借鉴同行优秀教学经验,特作以下深层次探究,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语文阅读和预习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和预习 要求 指导 检验 效果 原则 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2-025-02

一、提出分层预习要求

结合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作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预习的要求不同。比如: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富有感情的阅读课文,在不断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层次感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一些习题来预习课文。主要包括:获取新词汇、深层次感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洞彻作者思想感情;对于中等生:流畅的阅读课文,尤其是关注一些生僻词的读音、形状和含义,充分借助于上下文推测生僻词汇的含义,依据题目推测课文的类型,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结合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归纳中心;对于后进生:在读懂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流畅的阅读,不添加词汇和遗漏词汇,结合工具书来辨析新词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理解记忆新词汇。不同的层次要求不尽相同。此外,在阅读预习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特征、性格爱好、基础水平和课文难易程度等等因素组织和引导学生自我确定预习要求,此外我们语文教师对每位学生确定的预习要求要进行指导和补充。

二、指导分层预习

不同层次学生在明确自身预习要求后,我们语文教师在根据预习过程进行适当指导。对于那些优等生,我们语文教师要将时间和精力用于课文习题上,充分挖掘课后习题来探析蛛丝马迹。促使学生更好的阅读课文。比如;在阅读某篇课文时,针对不同的课后习题,优等生通过细致观察和不断反思总结一些提示,学生带着这些提示积极主动的阅读课文。将这些提示有机衔接,基本把握课文大意。此外,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还要适当传授一些技巧,此时,学生的思维被延伸,他们结合课后习题通过观察、思考和概括课文大意,明确课文结构,此时学生的自信心被极大激发,个性得到张扬,预习效果得到很大改善。针对中等生而言,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来分析课文和紧密联系课文,明确标题含义,预测那些关键性词汇,联想课文大意。并在阅读过程中检验自我预测。对于那些后进生,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到一些基础性词汇、句子和段落上,通过不断阅读课文,基本读懂课文大意,形成一种整体印象,为学生阅读课文奠定坚实基础。

三、检验分成预习

不论学习那种学科,检验工作必不可少。当然,检验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此外,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预习效果,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此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可以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充分利用优等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后进生。此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心得体会。此时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而言,开始由学生独立自主的预习,结尾借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合作来弥补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或者陷入的误区。此外我们语文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实施分层预习取得的效果

1 实施分层预习以后,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着三大层次的学生都基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阅读中形成了一套适合他们自身现状的预习方式。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基本养成课前预习,借助于工具书解决新词汇,预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这些学生体验到预习的成功愉悦感,畏惧学习和消极被动的不良心态减少了很多,基本可以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课文。

2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语文教师在讲课时,更加轻松和自如,学生讨论的问题更加贴近课文内涵,以新视角和全方位讨论问题,课堂学习气氛异常活跃,许多学生为了一个问题据理力争,陈述己见,直到下课,意犹未尽。

3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尤其是那些中等生,他们不再借助于工具书或者课外资料学习课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成预习,学生基本可以正确理解新词汇、归纳中心思想和把握课文结构。

五、分层预习需要遵循的原则

1 多一分赞扬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读错词语、添加词语、减少词语等等,此时我们语文教师不要严厉呵斥,要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尽量减轻学生心理包袱,此外我们语文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不要过于关注结果,促使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尽可能的多学生赞扬。

2 灵活运用

预习的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课文,预习方法也要不尽相同,为此,在分层预习时,我们语文教师在传授一些必要的技巧时,更要引导学生总结适合自身客观实际的方式。

3 确定合适预习目标

在预习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放任自流,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预习目标。以免由于学生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不明显,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和探索欲。假如预习目标过低,学生轻松完成预习目标,学生很容易养成一种懒惰心理,预习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在肯定学生独立选择预习目标的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以便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和学有所乐。

言而总之:以上五点只是作者的一些点滴教学体会,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和认识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同仁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陶爱华;;关于中学生语文阅读预习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1期

2贺春健;何岩;;关于教师预习指导的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丁徐华;语文预习要注重"四性"[J];教学与管理;2004年32期

论文作者:涂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8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与预习分层教学法论文_涂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