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后对体育教学的新认识论文_韩,宏

课程改革后对体育教学的新认识论文_韩,宏

贵州省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 韩 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29-01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

一、要做好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体育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握好以下三点来促进、归正体育教学生活化趋向。

1.体育之于生活中的运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形象化的联想和比喻,彰显体育与生活相联系的必然情结。如我在武术课上强调平剑和立剑的区别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告诉他们平剑是用来拍黄瓜,立剑是用来切黄瓜丝,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生活常识,又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剑术知识。体育教学致力于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生活化的首要之虑。

2.体育之于生活中的启示。在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把体育知识、体育场景所衍化的知识延伸和迁移到日常生活,启发学生对生活积极思考与理解。譬如,在篮球课堂上,可以有如下阐释:和篮球接触得越多,我们和篮球之间的感觉就越亲密、和谐度就越高,生活中也是一样,与他人敞心扉、多联系、勤关照,相互之间必定和谐共融。体育教学效力于社会生活中品德水平的提高,是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卓然之笔。

3.生活中体育的强化。体育课堂之外的其他生活时间,随时随地锻炼身体和巩固、复习课堂所学,达到体育活动无处不在、无处不可的生活气象。在生活中享受体育,在体育中享受生活。

二、要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养成教育有很大的空间与最直接影响。

1.重视教学环节,建立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常规,教师要重视在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形成特定的规矩。如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等。建立和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仅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通过对常规教学“快、静、齐”的要求,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程序,避免部分学生的懒惰消极情绪,从而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认真研究教材,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场地器材等资源,合理整合、巧妙组织,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过程中适当插入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思想与特有的教育因素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自学遵守纪律的养成教育。

3.严密组织教学,培养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发器材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习惯。通过集合调队,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养成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与良好精神状态,同时培养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在体操课的教学中,通过相互间的帮助保护,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培养勇敢、机智、果断的作风。在田径中通过中长跑教学,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

4.利用游戏竞赛,促成规则意识。通过游戏和竞赛教学形式,教师细心观察,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教育学生既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遵守规则。既要鼓励创造奋进的学生,又要制止批评投机取巧有不正常行为的学生,把不良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做到公平竞争、共同进步,并对良好的行为提出正确的评价与赞扬,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5.表扬学生机智,处理突发事件。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认真分析事发原因,及时表扬学生机智和冷静地处理课中的突发事件,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别的教育,以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在课堂上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使课堂具有艺术性,使学生每节课都如沐春风,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那么课堂效果一定非常棒。平时要多利用网络、杂志、书本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做个好学有钻研精神的老师;有机会多听课,同学科的、不同学科的,都要听,学习每个老师的闪光点,比如有的老师把握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有的老师教学方法比较新颖,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从每位老师身上得到适合自己的一些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心去听课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爱国、爱军的思想。

五、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1.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如投掷的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进行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时,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2.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初中体育课内容包括田径、球类、技巧、体操、武术等,不同的内容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和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增强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论文作者:韩,宏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课程改革后对体育教学的新认识论文_韩,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