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魏雪芹

摘 要: 学生在中小学期间是其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可以对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纠正产生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一、 前言

学生开始进入学校的关键阶段是小学阶段,这也是学生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将广大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作为立足点,确立新的教育教学方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

二、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的含义与我们所熟悉的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思想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将道德与法治两个概念共同作为一门课程的时候,就更加强调了这方面教育对于学生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法治教育将大大提升中小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高度,从而使其更加重视法律的权威,认识法律生活的重要性。

时代发展的迅速程度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新时代信息传播媒介的大量普及和使用,使得中小学生所能接触的世界已经不能受到学校的限制。在中小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迫切地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形成自我约束能力,提升道德修养。

气水同层顶底的海拔垂直深度并不就是气水内外边界线的平面作图深度。因为平面构造图反映的是某一地层组的顶面,而不是其中的储(气)层的顶面。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研究提出了两种方法,用来确定气水内外边界线平面作图深度。一种是剖面投影法,另一种是几何计算法。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

教学改革的进行虽然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还是在采用传统的书本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课堂基本还是以教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育方式,如此枯燥的教育形式使得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缺乏自身对于这门课程的主观接受,难以很好地吸收课程内容。再加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容易把法治教学与讲道理混为一谈,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一) 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高效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仅仅采用枯燥的讲解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加入实际案例到教学中,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学有理有据,也使得本来理解力不强的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这也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在讲解“传媒与生活”时,部分学生都接触过电视、电脑以及手机等传媒工具,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媒工具及作用,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疯狂动物城》电影上映的时间,你们是借助哪些传媒工具来得到该信息的?有的学生说从手机上获取,有的学生说从电视上获取,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从广播上获取,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媒与生活的认识,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三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在实际的教学中,单纯地灌输身体健康的意义显然是不符合教学目的的,此时教师就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

工科院校作为新教师培训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的主体缺失。工科新教师培训关系工科院校的发展根基与未来前景,其设计、组织、管理、评价的主体理应是工科院校,理应由学校顶层主导。但在培训实践中,大部分工科院校视新教师培训为一般常规性工作,没有进行专门研究与部署,未能履行主体责任。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辅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使得学生自己主持自己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参与感,从而能正确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发展成为有用的人才。教师致力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表现做出更多的反应和改进,当学生兴趣低下的时候要找到其中原因,力求改变传统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地探索,对整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其可以成为国家未来的可用之才。例如,在讲解“大自然中的快乐”时,为了能够给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魅力的向往,可以带领学生对我国的地图进行观察,并与其他同学一起观察和思考中国地图的形状,如像一只“大公鸡”,随后教师可以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美丽风景,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辽阔疆野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挖掘大自然中的快乐,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 更多地加入案例教学,使教学有理有据

教师应该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应力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效率必然会大大提升。对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清楚地认识到基础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也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升,使得学生够理解高效、正确的学习思想,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本身需要逐渐改变教学理念,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改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属于难度系数较高的知识点,但是当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知识并且对所学的知识做出自己的总结归纳的时候,也是能够得到相当好的学习效果的。

五、 小结

在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定位,还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准确分析并且做出改变,以便于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远与迟似,而实与迟异,迟以气用,远以神行,故气有候,而神无候。会远于候之中,则气为之使;达远于候之外,则神为之君。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之又玄。时为岑寂也,若游峨眉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倏缓倏速,莫不有远之微致。盖音至于远,境入希夷,非知音未易知,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吾故曰:‘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

参考文献:

[1]蔡风义.弘扬法治正能量传播道德新风尚——刍议如何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42):96.

[2]唐中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5):108.

[3]史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3):73-78.

作者简介:

魏雪芹,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李林小学。

标签:;  ;  ;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