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在合作与竞争中激情高效论文_刘芳媛

让课堂在合作与竞争中激情高效论文_刘芳媛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 26610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结合我个人这几年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只有教师先有激情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以前教初三,学生上课举手率怎么也提高不了,很多学生会也不举手,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这不但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关,也是因为缺少教师的激情引导。今年教初一,我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特别高,问个问题全班都争着举手,很多学生都站起来高举着手,热切地等你叫他回答,你不叫他就跟对不起他似的。看着一班学生热情高举的手,那可真是长势一片喜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愿学、乐学。

但我们的课堂,激情只是前提条件,终极要求是高效!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永远是衡量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标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地把握好每节课,跟课堂45分钟要效率。我的做法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

一、合理的分组是建造平等竞争的基础

分组一定要合理。合理的分组才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知道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后,我就有了在班级里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想法,但开学后,我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在我的手里只有学生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单,而我认为,单凭一次考试成绩是无法衡量学生真正水平的。我们知道每年的分班都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的,但总成绩平均了,却无法各科平均、品德平均,因此有的班级努力很多却进步很难。所以在分组上我慎之又慎。

我平心静气,暗暗在班里“察言观色”,不放过学生在学校表现的各个方面,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课堂表现、纪律遵守等等。一开始每个人都会努力表现出好的方面,但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显山露水”。开学后一个月,初一级部也如期进行了第一次月考,学生的毕业成绩和月考成绩同时考虑,基本可以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各种情况后,我宣布了要分组合作、竞争学习的消息,并交流了这样的好处,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一切顺利就位。根据学生的两次成绩、平日表现和高矮个,我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是前后桌的6个或8个人。几个“问题学生”被分别隔离在不同的组里,不至于形成“气候”,便于各个攻破。而在学习方面,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优秀、中等和后进三个层次的学生,并且人数比例分布平均,便于积极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二、组内的团结合作是组间竞争的前提

国家发展是大事,稳定团结是前提。国家如此,班级如此,小组亦然。在分组之后,我首先把小组的团结放在首位。

1.发挥小组长的火车头作用。小组长在这里的作用非常关键。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每个小组中一定要有一位能“领起来”的核心人物,这样才能把整个小组凝聚起来。我在每个小组中都安排了一名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所有事情,并给他们充分的权利:只要在小组里,不管是课代表还是班委会成员,全部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和管理。

2.培养组员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吸引他为集体出力、为集体流汗、为集体贡献一些个人的东西,吸引他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加深起来,最终,集体的向心力就凝聚起来了!这个办法适应于班级建设,同样适应于小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小组长的带动、带领下,各组全民参与,给自己小组定出组名、口号、小组奋斗目标、小组战斗宣言、组内每个成员的宣言。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参与热情是高涨的。六叶草、希望、飞翔4+3、超梦、缘梦、旋风、超音速、刘家军……每个小组的名字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含义,小组的口号、宣言更是让学生绞尽脑汁、互不示弱。有的响亮而有力:奋发努力,超越梦想;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有的用名句当作激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的豪气冲天: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第一是属于我们的!刘家军打遍天下无敌手!……

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小组的建设当中,都付出了努力和心血,他们看着小组在自己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下一点一点建立起来、完善起来,就对这个小组充满了感情和责任感。每个组员都处处为自己的小组着想,组员之间团结互助,为了小组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3.发扬组员互促互助作用。一个老师要面对全班的学生,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尤其那些接受能力弱、反应较慢的后进学生,以班里的优良学生为主,他们就很难跟上;顾着他们,又会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和进度。刚开学时,我在班里实行“一帮一”结对互助活动,由班里的前十名负责后十名的学习促进。可后进生自己不爱学,上课听讲不认真,好学生再监督再促进作用也不大,成效总不让人满意。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之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崔业坤,是入学时成绩倒数第三的学生,各科分数都少得可怜。他的“一帮一”结对伙伴吴赛又是辅导又是逼迫的,使尽浑身解数,第一次月考才上升了一个名次,各科仍稳居不及格行列。

分组时每个组都有一个学习后进生,崔业坤就是所在“旋风”小组的“困难户”。课堂上的通关、达标都是要小组竞争的。每次比赛,崔业坤总是因不达标而给小组拖后腿。小组长徐振兴不厌其烦地记录下他“困难”的所有知识点,课下就给他补课,有时组里好几个人合伙“夹击”,直到他达标。看到组长、组员为自己付出这么多,崔业坤心里也羞愧难当,他也不想“旋风”小组因他而落后,于是他开始卖命地学习。要学什么内容,他都早早儿就回家先背过准备着。不聪明、基础差,但在小组的帮助下,他努力争做了先飞的笨鸟,成绩一次比一次好。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语文考了91分,总成绩已摆脱了“倒十”的贫困帽子。

每个小组都是这样,后进的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不抛弃、不放弃,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样的“抱团”效应,其效果比我们挨个督导要好得多。每次考试班里后十名成员都“风涌云起”,充满变数,竞争激烈,更不用说前面的学生了。

三、小组间的竞争是形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分组也好,团结也好,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上进、更努力。而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莫过于竞争了。只有竞争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1.创造竞争的氛围。我把每个小组都照了合影,加上各小组的组名、口号、宣言等内容,贴在班里的墙报上,形成“小组风采”板块,在班里营造出小组竞争的浓厚气氛。并且推出学风最浓、成绩最佳、作业最优、进步最大、纪律最好等小组奖项。由于分组合理,八个小组水平相当,处于同一起跑线;每个人又都以小组为家,团结向上,都想领先,因此班里出现了八个小组你追我赶、谁都不甘示弱的良好竞争氛围。

2.在课堂上引领竞争。课堂是我们教学的阵地,我们要决胜课堂!一个学生很难一节课都集中注意力,但竞争却能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斗志和学习状态。每节课,我都引导学生通关达标、竞争学习,让学生和自己竞争、和同伴竞争、小组竞争,在竞争中激情飞扬,实现高效。

“师”的身份和作用如同“帅”一样重要,只是戴着礼帽,多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在课堂这个阵地上,教师也如同元帅一样,应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让学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战场上,“先锋队”士气如虹、势不可挡,作战效率是一流的!

文言文一向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关,学生大多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一篇古文总要耗时好几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还是不够好。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时,我紧扣教学目标开展了“文学常识小通关”、“解词大比拼”、“翻译大赛”、“背诵赛场”等一系列比赛,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斗志,学生一鼓作气,很快“拿”下了这篇文言文。在最后一关“终极挑战——用成绩证明自己”的当堂检测上,学生通过率高达100%。一节课好像一眨眼就结束了,学生比得激情学得高效,老师教得也满足而痛快!

作者简介:刘芳媛,女,1983年出生,现任教于城阳十五中语文学科,大学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论文作者:刘芳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让课堂在合作与竞争中激情高效论文_刘芳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