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中的融合论文_李善斌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中的融合论文_李善斌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新庄小学 李善斌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所在,是精神血脉,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和统一[1]。可是,近些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同时,外来文化也大量的涌入中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他们多崇尚外来文化导致他们身上的传统文化因素越来越少。要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就要从教育抓起,要从小学生抓起,而小学语文课特别是小学低段语文识字课本身就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语文低段识字课堂教学中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融合不但有助于激发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而且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中就合理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两点浅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段教学 课堂识字 传统文化 融合

一、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意义

在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孩子们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正确形成,既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激发了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传统文化知识有了明显增浮,其中古诗词有129篇,总体占30%左右,并增添了专栏题目,安排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就对我们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在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不单指教会学生认字写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养成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就离不开教师诱导孩子对汉字喜欢和热爱。在这诱导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凝聚的智慧结晶,是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其次,要有审美汉字情趣,使学生知道汉字的美是汉字形体和汉字结构和谐完美的统一体。正所谓“最爱写的字就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向他[2]。”让学生知道中国汉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它具有淳朴厚道的灵性,正如我们中国人一样做人正直、无私、善良、豁达。

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启蒙学习阶段就热爱汉字,学习汉字,会用汉字的习惯养成。

二、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方法

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既要完成设计的教学内容还要把设计的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其牢固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艺术完全展现。衡量一堂语文低段识字课是否成功,不单只看学生对这节课所学汉字是否会认会写,还要综合评估学生对识字写字否初步形成兴趣。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生互动识字法教学活动中融合传统文化

师生互动是小学低段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识字是激发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启蒙学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如:“看”字,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来识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先读音教学接下就说“这个字多像一个人把手遮在眼睛的上面哦,来我们共同来这个动作吧”,师生都把手横放眼睛眉毛的上方,眼睛向四周望,这个动作就是“看”,上面的手起遮挡外界干扰眼睛(目)望的更远更清楚的作用,学生记住了“手盖着目”就是“看”,结构是半包围也就不难理解了,远看、看望、看书、好看等。又如:“口”字识字教学中师生都张着嘴,然后从嘴左角上方用手指由上向下划一竖,接着在从嘴左上角沿嘴边向右划横折,最后再从左嘴角下沿向右划一横。教师边划边说,“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横封口。”,教师在田字格书写的时候也要边写边口述笔画笔顺名称,要学生知道张着嘴就是口,我国古代口就是嘴的意思,百口莫辩、口语、口舌、口音、病由口入等。

2.识字教学活动中利用汉字造字法融合传统文化

汉字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但严格意义上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是造字方法,转注和假借这两种是属于用字方法[3]。在语文低段识字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汉字采取不同的造字法进行识字教学。①象形造字识字法:如:在识字教学“人”,撇,捺像一个侧面站立的人。 “网”左右两边像插立在地上的木棍,中央就是交错的网,渔网、网球、蜘蛛网等。“禾”多么像颗粒饱满,弯弯的麦穗啊,禾苗、锄禾、禾草等。②指事造字识字法:如:“刃”在“刀”的旁边加一点是“刃”,刀刃、兵不血刃等。“本”在“木”下边加一短横表示树的根,根本、书本、本土等.③会意造字识字法:如:“尖”就应先音节教学在进行拆分成(上面小+底下大=尖)山尖、尖刀、鼻尖等。“众”教师可以两人从,三人“众”,群众、民众、众多等.“鸣”拆分(口+鸟=鸣)可以诱导为小鸟张开小嘴叫就是“鸣”,鸣叫、鸣笛、悲鸣等。④形声造字识字法:课堂识字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知道这类型的汉字叫形声字,是我们认识汉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类汉字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的,身旁表音,形旁表意。如:“清、请、情”这类型汉字识字教学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这样的汉字就叫形声字,它们的音节相同都是“青”也就是声旁相同,它们的偏旁都不相同也就是说表达的意义都不相同,“清”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如:清水、清洁、清洗等,“请”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如:请问、请求、请假等,“情”是竖心旁和心情有关,如:深情、感情、爱情等。

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汉字采取不同的造字法进行教学活动,并融合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把汉字表音、表形、表象和汉字的读音、形状、意义融会贯通,能把“枯燥无味”地课堂识字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甘甜美食”。

3.识字教学中利用通俗的语言识字活动融合传统文化

通俗语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通俗、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特点,是大众乐于接受的的文化。在低段语文识字课中恰当的运用通俗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识字对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能起到助进作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一些通俗的语言来识字,能使课堂气氛活跃风趣也能帮助学生对识字、写字技巧的初步认识。

总之,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把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能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论文作者:李善斌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识字教学中的融合论文_李善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