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贤祖与魏晋文风_汤显祖论文

汤显祖与魏晋风度及文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魏晋论文,风度论文,汤显祖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魏晋时有不少文人受老庄影响,任性不羁,蔑视礼法,其中突出的

代表便是嵇康。嵇康在《释私论》中提出做人应当“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提出:“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又以尧舜、许由、张良、接舆为例,说他们或入世或出世,各各有异,但“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又自云“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总之,嵇康提出的做人原则是“真”、“任实”、“任自然”,即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行事。

与嵇康的看法相类似,汤显祖明确提出做人应当做“真人”。他指出这种“真人”应当是:“孝则真孝,忠则真忠,和则真和,清则真清。进而有社稷之役,大,为可恃之臣,其次不失为可信之臣。能则行,不能则退而修先王之业,紬性命之心。入其通理,出其疑义,传书其子孙与其人,将使后之学者得以窥瞻广意为人焉。凡若此人者,无所害于人,而有功于人;取天下者少,与天下者多;人之所不厌,而天下之所容也。”(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可惜的是,天下“真人”少而“假人”多,而且“世之假人,常为真人苦。真人得意,假人影响而附之,以相得意。真人失意,假人影响而伺之,以自得意”,因此造成“大势真之得意处少,而假之得意处多”。汤显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仆不敢自谓圣地中人,亦几乎真者也。南都偶与一二君名人而假者,持平而论天下大事,其二人裁伺得仆半语,便推衍传说,几为仆大戾。彼假人者,果足与言天下事欤哉!”(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这是说自己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时,对时事发表议论,结果被“假人”打了小报告,差点倒了大霉。

怎样才能成为“真人”?汤显祖所敬佩的李贽认为要有“童心”,

亦即“真心”。他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注:《焚书》卷三《杂述·童心说》。)汤显祖认为要有“真气”。他说:“某少有伉壮不阿之气,为秀才业所消,复为屡上春官所消。然终不能消此真气。”(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

汤显祖这种“真气”的突出表现,是万历五年(1577)、万历八年(1580)两次谢绝首辅张居正的笼络,结果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万历十一年(1583),即张居正去世次年,汤显祖始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但又因谢绝辅臣张四维、申时行的笼络,被排斥于“馆选”之外,而被授予南京太常寺博士的闲职。

万历十三年(1585),时任吏部郎的前临川知县司汝霖给汤显祖一封信,说只要汤显祖对执政有所表示,他本人再从中怂恿,汤显祖就可以到北京吏部当官。汤显祖在《与司吏部》中对这番好意明确加以谢绝,表明自己愿意留在南京而不愿调往北京的态度。信中列举“断不可北者有五”:一是要奉养两位老人,“南都去家,水行风利,可五日所。家大人不远一来至,月一相闻也。北则违绝常百余日,子不知父母”。二是要抚养儿子。“仆亡妇二年矣。遗息阿蘧八龄,阿耆六周耳。推燥分甘,用父代母,至今两儿尚枕藉怀腕,行则牵人衣带,引凉避风,衣食加损,视病汗下,非仆不可。在北鞅掌,何能视儿。”三是北京开销大。即使做到六品郎官,一年薪俸不过四万文,而开销起码要七万。南京离家乡近,可以经常有所周济。四是自己身体不好,需要及时进食,有病需要及时服药,而“徒北则朝请谢谒,常尽辰午,失食。道地精药,多不至北。取假频数,大吏所恶。且曹事沓迫,宁当舒枕卧邪”?五是南方气候优于北方,“南署可就阴息,雨适断客为趣耳。吏于北者,虽有盲风灰人之面,粪人之齿,犹将扶马扬呼而造也。乃至寒时,冰厚六尺,雪高三丈。明星以朝,鼓绝而进,折风洞门,噫呜却立,沉阴凌兢,瘁酒中骨。餐煤食坑,烁经销液。又弱不受秽,行见通都道头不清,每为眩顿。春深沟发尤甚,遂有游光赤疫,流行瘇首,不避顽俊。是生青蝇,常白日万口,横飞集前,意不可忍。旧都清丽娱人,独夜苦蚊音,妨人眠卧。至于垂玄幕,燧青烟,未尝不杳然而去也。”综上五条,汤显祖的结论是:“长安道上,大有其人,无假于仆”,“倘得泛散南郎,依秣陵佳气,与通人秀生,相与征酒课时,满俸而出,岂失坐啸画诺耶”。

汤显祖此信中对于南京、北京环境与生活的描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这封书信从立意到行文都极似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拒绝山涛对自己的举荐,理由有“七不堪、二不可”。汤显祖在这封书信中拒绝司汝霖对自己的举荐,理由则有“断不可北者五”。这正是汤显祖的“真气”的流露。

魏晋时期虽然发生过圣人无情有情之争,但从根本上来说,魏晋人还是很重情感的。对于这一点,汤显祖颇为重视,并且本人也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曹操有不少言论、行动,表现了他重情感的一面。如据陆机《吊魏武帝文》,曹操临终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对于曹操这种情感和举动,陆机是理解和同情的,所以他满怀深情地写道:“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结遗情之婉娈,何命促而意长!”尽管后来有不少人斥曹操“分香卖履”为虚伪,汤显祖却仍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在《十咏·魏王分香》一诗中写道:“事业易委谢,恩爱难销沉。虞歌与戚舞,英雄同此心。”在《铜雀伎》一诗中写道:“吴起张巡总为名,到头才识此中轻。若言铜雀分香假,泣向虞兮亦世情。”在《戚夫人》一诗中也写道:“后宫齐高唱,哀响入云翔。终日不能言,倚瑟涕何长。心知万岁后,谁能怜赵王。千秋铜雀台,婉娈为分香。”汤显祖这里提到了两种类型的人:杀妻以求将的吴起,杀爱妾以飨军士的张巡,是无情的;对虞姬歌而泣下的项羽,为戚夫人作楚歌的刘邦,为诸夫人分香的曹操,是有情的。很显然,汤显祖是肯定有情者的。

正如魏晋人一样,汤显祖的情感世界极其丰富。他对祖父十分敬爱

,这从《西塘庄池上怀大父作》、《西塘烟渚忆大父征君》等诗可以看出。他对祖母十分依恋,这从《龄春赋》等篇可以看出。他对父母十分孝顺,这从《辛卯夏谪尉雷阳,归自南都,痁疟甚。梦如破屋中月光细碎黯淡,觉自身长仅尺,摸索门户,急不可得。忽家尊一唤,霍然汗醒二首》、《却喜》、《忽忽吟》等诗中可以看出。他对兄弟十分友爱,这从《望乡哭弟儒祖》等诗可以看出。他与妻子情爱甚笃,这从吴氏夫人卒后二十年,他还写了《清明悼亡五首》中可以看出。这里要特别指出两方面,一是汤显祖对晚辈的情感,一是汤显祖对友人的情感。

对晚辈的情感是人的情感的重要方面。《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在这方面,汤显祖比起王戎是毫不逊色。

汤显祖子女中有多人早殇,汤均有诗哭之。(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

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但最使汤显祖沉痛的,则是其长子士蘧之殇。

汤显祖二十九岁始得士蘧。这在当时要算很迟的了。在此之前,吴氏夫人已经连产三女,因此士蘧特别得到汤显祖的怜爱。再加上士蘧生性聪慧,做父亲的便对他寄予了很高的、甚至是过高的期望。这在汤显祖本人科举连遭挫折以后更是如此。万历二十八年(1600),士蘧抱病参加秋试,七月十六日病逝于南京,年仅二十三岁。

在士蘧独自赴南京参加秋试的日子里,汤显祖始终心神不宁,有《庚子七月晦吴观察得月亭举烛沾醉,云各有子秋试,望之,怅然成韵八绝》、《八月三日吴观察得月亭夜宴,已而客病主人别,有凄然感人事之何常,怅为欢之不易。率然成韵,并有怀人,二首》、《庚子八月四日五鼓,忽然烦闷,起作三首》。末一组诗后补有小序云:“同前得月亭诗遂成亡蘧诗谶,伤哉。”诗的第一首云:“梦到江南心忽忽,起看星汉鼓冬冬。门阑几尺通天水,不合生儿望作龙。”诗中流露出不安和自责之意。士蘧丧音传来之后,先后有《庚子八月五日得南京七月十六日亡蘧信十首》、《重得亡蘧讣二十二绝》、《亡蘧四异》。第一组诗第十首云:“宋朝已死王元泽,直至明殂汤士蘧。恨杀临川隔江左,半山无路得乘驴。”王元泽即王,王安石之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汤显祖以王比士蘧,对士蘧的评价是很高的。

其后,汤显祖又有多篇悼念士蘧之作,真所谓“说着亡蘧即断肠”(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万历三十八年(1610),士蘧去世已经十年,汤显祖检点遗物,得士蘧七八岁时所读文赋,俱用厚纸粘衬,上面还有硃笔记载的背诵年月,不觉哽咽垂涕,遂呼士蘧之名焚烧之。(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由此可见,汤显祖对士蘧的感情是何等深挚!

对朋友的情感也是人的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在魏晋时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如曹丕等人学驴鸣以悼王粲(注:《世说新语·伤逝、简傲、任诞、言语》。),嵇康千里命驾以视吕安(注:《世说新语·伤逝、简傲、任诞、言语》。),王徽之雪夜访戴逵(注:《世

说新语·伤逝、简傲、任诞、言语》。)等等。合令人欢,离令人悲,这是人之常情,而人到中年感触尤深。所以谢安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注:《世说新语·伤逝、简傲、任诞、言语》。)汤显祖对此深有同感:“晋人有言:‘比来离别,常数日作恶。’余为宽言之曰,生别犹可,死别何若。”(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汤显祖此类作品,情感深挚,且极富个性。如悼念李贽的《叹卓老》:“自是精灵爱出家,钵头何必向京华?知教笑舞临刀杖,烂醉诸天雨杂花。”悼念紫柏禅师的《西哭三首》之三:“三年江上别,病余秋气凄。万物随黄落,伤心紫柏西。”是知音,是同调,而非一般朋友,故诗中表达的情感非寻常可比。汤显祖对朋友的这种感情,有时还延及朋友的后辈。他在给山阴知县的信中对徐渭的后代表示关切:“徐天池后必零落,门下弦歌清暇,倘一问之。林下人闲心及此。”(注:徐朔方编《汤显祖诗文集》卷二十八《寿方麓王老先生七十序》,卷四十四《答王宇泰太史》《答余中宇先生》,卷四《哭女元祥、元英》,卷十二《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卷十四有《七月念日移宅沙井,八月十九日殇我西儿,惨然成韵》,卷十六《偶触觉华编》,卷二十六《亡蘧庚子至今十稔秋闱矣,偶检敝箧,得其七八岁所读文赋,俱经厚纸粘衬,祖父前背诵再四,硃记年月重复,中有虫蚁水迹穿烂,两京三都断污过半,不觉哽咽垂涕,呼蘧向中霤焚烧之,蘧有知乎?二首》,卷三十《张氏记畧序》,卷四十七《寄余瑶圃》。)有朋若此,徐渭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无限欣慰的吧!

从某种意义上说,癖也是情感的一种表现。明人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注:《娘嬛文集》卷四《五异人传》。)魏晋时期很多人都有癖好。如《晋书·杜预传》载:“预常称济(王济)有马癖,峤(和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此外,如何晏、王弼、夏侯玄嗜药,阮籍、刘伶嗜酒,嵇康嗜药、嗜缎、嗜琴,支道林嗜鹤,王徽之嗜竹,袁山松、张驎嗜挽歌,等等,或隐或显,或曲或直,其实都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反映。

汤显祖亦有癖,其最甚者为戏剧。

汤显祖对戏剧有个基本的看法。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指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因此需要有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戏剧的特质,也与这一需求相适应,用汤显祖的话说就是:“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使天下之人无故而喜,无故而悲。或语或嘿,或鼓或疲,或端冕而听,或侧弁而咍,或窥视而笑,或市涌而排。乃至贵倨弛傲,贫啬争施。瞽者欲玩,聋者欲听,哑者欲叹,跛者欲起。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寂可使喧,喧可使寂,饥可使饱,醉可使醒,行可以留,卧可以兴。鄙者欲绝,顽者欲灵。”这就是说,戏剧对人的情感发生作用,并且通过情感对理智发生作用。“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岂非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也哉!”这里对戏剧的魅力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正是汤显祖本人钟情于戏剧的集中表现。诚如沈际飞所评:“文字极奔放恣纵,却是自道其得意处,故腕下神来。”(注:沈际飞辑《玉茗堂选集》评语。)

为了坚持自己对戏剧的爱好,汤显祖与师友进行了多次辩论。

汤显祖的老师张位曾对汤说:“以君之辩才,握麈而登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闽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队之间,将无为青青子衿所笑!”对此,汤显祖的回答是:“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注:陈继儒《批点牡丹亭·题词》。)

针对友人邹元标来信所云“当令冲父大有见闻”,又云“不宜令听新声”之说,汤显祖复信说:“大见闻全在新声,不令听新声,恐终吴下阿蒙耳。”(注:《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邹尔瞻》,卷四十九《答罗匡湖》,卷四十七《复甘义麓》,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卷四十八《答李乃始》,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卷十六《哭娄江女子二首》。)

针对友人罗大綋来信提出的批评,汤显祖复信说:“市中攒眉,忽得雅翰。读之,谓弟著作过耽绮语。但欲弟息念听于声元,倘有所遇,如秋波一转者。夫秋波一转,息念便可遇耶?可得而遇,恐终是五百年前业冤耳。如何?二梦已完,绮语都尽。敬谢真爱,不尽。”(注:《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邹尔瞻》,卷四十九《答罗匡湖》,卷四十七《复甘义麓》,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卷四十八《答李乃始》,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卷十六《哭娄江女子二首》。)

张位是汤显祖敬爱的老师,邹元标、罗大綋是汤显祖敬重的友人,尽管如此,在对戏剧的爱好方面,在以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来表现真情、至情方面,汤显祖是丝毫不肯让步的。后来黄宗羲在《偶书》一诗中写道:“诸公说性不分明,玉茗翻为儿女情。”汤显祖与以上诸人的分歧,正在于此。黄宗羲是理解汤显祖的。

汤显祖从事戏剧活动,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他曾说自己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注:《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邹尔瞻》,卷四十九《答罗匡湖》,卷四十七《复甘义麓》,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卷四十八《答李乃始》,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卷十六《哭娄江女子二首》。)。直到六十五岁,亦即去世前二年,他还写道:“岁之与我甲寅者再矣。吾犹在此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注:《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邹尔瞻》,卷四十九《答罗匡湖》,卷四十七《复甘义麓》,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卷四十八《答李乃始》,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卷十六《哭娄江女子二首》。)汤显祖的“四梦”,包含了他深刻的、也是独特的人生感受,对此一般人是难以深入体会的,所以汤显祖感叹道:“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注:《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邹尔瞻》,卷四十九《答罗匡湖》,卷四十七《复甘义麓》,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卷四十八《答李乃始》,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卷十六《哭娄江女子二首》。)又有诗云:“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注:《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邹尔瞻》,卷四十九《答罗匡湖》,卷四十七《复甘义麓》,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卷四十八《答李乃始》,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卷十六《哭娄江女子二首》。)因此当有人对“四梦”表现出深刻的感受时,汤显祖是引为知己的。如娄江(今江苏太仓)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牡丹亭》者。年十七,惋愤而终。汤显祖闻说此事,十分感慨,专门写诗二首,对俞二娘表示哀悼:“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注:《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九《答邹尔瞻》,卷四十九《答罗匡湖》,卷四十七《复甘义麓》,卷三十六《续栖贤莲社求友文》,卷四十八《答李乃始》,卷十八《七夕醉答君东二首》之二,卷十六《哭娄江女子二首》。)一位作家与自己读者的情感共鸣达到如此程度,是极为罕见的。

魏晋文学对汤显祖的影响也很大。汤显祖精通《文选》,又熟悉魏晋小说。因此,魏晋文学对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诗赋小品的创作方面,也表现在戏剧的创作方面。

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还魂记》主要依据《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写成,这是没有疑问的。但魏晋志怪小说对《牡丹亭》创作的影响,人们常常估计不足。尽管汤显祖本人在《牡丹亭记题词》中作了说明,也还有人认为他是借古以自重。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还是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汤显祖的《牡丹亭记题词》吧: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这里提到三篇志怪小说。第一篇是陶潜《搜神后记》中的《李仲文女》。写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丧女,年仅十八,葬郡城北。后张世之代为郡守,其子张子长年二十,梦见李仲文女,二人遂共枕席。后李家于子长床下见女之一履,疑其发冢。子长说明情况,李、张二家遂共发棺。女体虽已生肉,却因时间过早,未能复生。这篇小说中李家疑子长发冢的情节,与《牡丹亭》中陈最良疑柳梦梅盗棺、奔告杜宝的情节十分类似,而话本中是没有这一情节的。

第二篇是同书的《冯孝将子》。写东晋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名马子,年二十余。夜梦见一女子,年十八九,自言是北海太守徐玄方女,不幸为鬼所杀,乞马子相救,愿为其妻。马子按约定日期祭坟、开棺,见女尸完好如故,遂抱归细心调养。一年后肌肤气力悉复如常,遂骋为妻,生二男一女。这篇小说中祭坟、开棺全由马子主持,与《牡丹亭》传奇中全由柳梦梅主持类似,而与话本中柳梦梅禀明父母再行开棺不同。

第三篇是曹丕《列异传》中的《谈生》。写谈生年四十无妇,夜半读《诗经》,有十五六岁女子,来与生结为夫妇。自言与人不同,三年之后始可以火相照。生一子,已二岁,谈生不能忍,偷以火照之,女腰以下枯骨遂不能复生肉,赠一珠袍而别。此袍后为睢阳王家买去,发现是已故王女之袍,于是收拷谈生。谈生以实相告,王乃认谈生为婿,并表其子为侍中。这篇小说中睢阳王收拷谈生与《牡丹亭》传奇中杜宝收拷柳梦梅情节类似。汤显祖已自言之。另有两处,汤显祖虽未明言,但我认为也很重要,值得提出。一是这篇小说中谈生与睢阳王女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这与《牡丹亭》传奇中白衣秀才柳梦梅与太守千金杜丽娘的婚姻相似。而在话本中,柳、杜二人之父均是现任太守,倒是门当户对的。二是这篇小说开头一段:“谈生者,年四十无妇,常感激读《诗经》。夜半,有女年可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生,为夫妇之言。”这里谈生用以宣泄感情的,引发睢阳王女情思的,都是《诗经》中的爱情诗篇。这一情节,看来是启发了汤显祖《牡丹亭》中有关杜丽娘读《诗经》而引动情思的构想,这一情节,不仅表明了汤显祖本人对于《诗经》中的爱情诗篇的精辟见解,而且对于人物性格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而这在话本中原是没有的。

由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李仲文女》、《冯孝将子》、《谈生》三篇,不但在总的精神上给《牡丹亭》传奇以影响,而且在具体情节上也给《牡丹亭》传奇以影响,可见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的表白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如实反映了《牡丹亭》传奇酝酿构思的实际状况。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与魏晋文学也有程度不同的关系。这说明,魏晋文学对汤显祖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标签:;  ;  ;  ;  ;  

唐贤祖与魏晋文风_汤显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