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视角在新教材中的“读一读”研究论文_张丽花

张丽花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道周中学 363000

摘 要:在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上,有一个不属于考试大纲内容的角落,那便是“读一读”。“读一读”部分虽不是考试内容,却是教科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是一堂精彩数学课的染色体,是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火苗。我们的老师们在课堂上若能用得好、用得巧,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特效。

关键词: 新教材 “读一读” 数学课堂

一、通过“棋盘摆米”让学生理解乘方、感受“倍增”

例如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的“读一读”中,讲到一位大臣在国王的棋盘上摆米的故事: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刚开始国王不以为然,没想到最后答案却是一个20位数:18,446,744,073,709,551,615。所以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中,我们若能先讲出前部分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帮国王计算米粒,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投入计算。

二、利用“杨辉三角形”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奇妙

杨辉是中国南宋末年杰出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构成规律的数学家。纵横图的神奇特点已吸引了无数人为之痴迷。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形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完全平方公式”一节的“读一读”中,介绍了杨辉三角形。

 

杨辉三角形不仅体现了“图形”的整齐美,更说明了数字的神奇与奥妙,展现了数的丰富多彩。课堂上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去发现、去体会其内在的联系,去感知数学的“妙”与“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以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动机。

三、用经典故事去感化、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

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一节的“读一读”中,介绍了无理数的发现。当中讲到公元前5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成员希伯索斯最先发现了无理数,却由此引起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徒们的恐慌,希伯索斯为此被投入了大海。希伯索斯为发现真理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后来,古希腊人终于正视了希伯索斯的发现,并进一步给出了证明。还有“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当士兵闯入其住宅时,他还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将图踩坏,阿基米德不是顾及自己的安危,而是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可那些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竟拔出短剑,当场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相信学生一听到均会为之震撼。此时我们便可乘机引导:我们的科学家们为了真理,不仅要付出毕生的心血,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精神十分可嘉!作为后世的我们,面对先人们的这些“知识财产”,该不该好好去学?该不该给他们一点回报?学生一听:有道理,于情于理是该好好学。这样,我们的课堂调动目的也就达到了。同时在以后,不时地还可以用上一用。

四、了解计算机与数学

教科书的“读一读”中,不只一处提到利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计算机对现代的孩子本不陌生,他们还会利用计算机上网查数学答案呢!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正视:计算机原理来源于数学,但随着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在很多方面却反过来推动着数学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孩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但是,只有先学好数学,才能更懂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这个平台用好数学,将计算机引入世界的每一角落,造福于人类。

五、章节知识的延伸和数学研究方面的介绍

教材中的“读一读”,多数是对章节知识的补充和延续,也有是相关知识在数学研究方面的介绍。通过补充,可以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多做了解,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数学研究方面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与重大意义,鼓励学生热爱科学,今后更多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为人类做贡献。

正因为有了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我们的数学教材不再干燥无味。有了这部分“读一读”,我们数学老师的嘴里也不再只有干巴巴的数字,也可以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所以,教材中若有那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进行填充,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将更精彩,也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郭华光 王小燕 试析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渗透[J].湖南教育,2006,(33)。

[2]张奠宙 数学学科德育的基点和层次[J].数学教学,2006,(06)。

[3]廖先祥 罗卫国 李继元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J].广西教育,2003,(29)。

[4]张乃达 数学证明和理性精神——也谈数学证明的教学价值[J].中学数学,2003,(02)。

[5]张顺燕 数学与文化——在北大数学文化节上的报告[J].数学通报,2001,(01)。

论文作者:张丽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视角在新教材中的“读一读”研究论文_张丽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