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卢爱国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卢爱国

卢爱国

人类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最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 开展游戏,体验学习乐趣小学生天真活泼生于俱来。要让学生保留那份活泼与天真,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活泼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正、反比例”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拍手游戏:教师先找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拍。并悄悄告诉他:你拍手的次数总是老师拍的2 倍。老师拍一下,学生拍两下,老师拍2 下,学生拍4 下,你们听出规律了吗?请你们按照规律齐拍:老师拍3 下,学生拍6 下,老师拍6 下,学生拍12 下。学生兴趣非常高,教师随即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说明教师拍手次数与学生拍手次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感受身边的正、反比例的规律。通过游戏,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渗透对应、函数等数学关系。

2 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例:教学“能被2 和5 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就知道它能否被2 或5 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 和5 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

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3 精心设疑,诱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挖掘教材与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将“疑”置于学习新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可以设置一系列的疑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时,教师出示两组图片:△△□△△□△△ ( );○□○□○□○○□□(),让学生猜括号里图案应该是什么?第一组图片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地猜出来,但第二组图片学生答案五花八门,第二幅图案究竞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学生抢说着各种理由。当学生出现分析困难时,教师这时点拨:把图案向后延伸,同样可以找出规律。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解答问题的规律找出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式设疑要比平铺直叙、照葫芦画瓢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 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求。

“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5 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 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要引导求异思维,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要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让他们多问自己:“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相反呢?”“本本上的结论对吗?”同时要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既尊重科学,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使学生认识求异与创造的关系。

为此,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是钻牛角尖,而且信守真理。

还要使学生懂得,自己的结论应该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雌黄,无理诡辩。在学习过程中要思想活跃,避免思想僵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姚楼校区

论文作者:卢爱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  ;  ;  ;  ;  ;  ;  ;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卢爱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