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论文_汪洋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论文_汪洋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语言艺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效率,就得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由此看来,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激发情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更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那么,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需要讲究哪些技巧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导入语要“异”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的“黄金时间”,在这十分钟里,他们尽情玩耍、嬉闹。上课铃声一响,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而部分自制力弱的同学还沉浸于刚才的玩耍嬉闹中,如果用一种陈旧的课堂导入语:“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当他们“醒”过来时,老师上到哪儿都不知晓。这是影响学生听课效率,造成孩子的思维与教学环节上的脱节的因素,也是造成班中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孩子,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理性、陈腐的陈述,逐渐被他们淘汰,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标新立异、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在教学《称象》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在导入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一些器材,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顿时,45双眼睛同时射向了讲台,静候实验的开始。“听听读读”这类课文兼并了“听、读、记”的特点,孩子们往往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在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尤应注意以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听》这课时,我的导入语非常简单:“同学们,你们听――”随之,便播放出一段配乐的朗诵,孩子们顿时便进入了“听”的角色。

由此可见,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真正的好孩子》中有一个片段,讲黄莺和喜鹊争相夸自己的孩子,乌鸦却在一旁不做声。在处理这个片段和下一个片段“小鸟回巢”衔接时,我用了这样的过渡语:“漂亮的外表,动听的歌喉,真让人羡慕不已,然而,光靠这些,就能称得上是好孩子了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片段,整堂课也随之和谐起来。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三、提示语要“精”

“精”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精巧、细致,提炼精华,除去杂质。”提示语就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你照明前进的方向;提示语又好似一个舵手,在你快要触礁时,让你转变航向,顺利驶向彼岸;提示语又好比一支号角,在疲乏的时候,能激起前进的动力。

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这样提示:“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提示,孩子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要“悬”

悬念往往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曾这样对我说:“一堂成功的、优秀的课,不是上完后学生认了多少字,读了多少书,而是上完之后学生仍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小学语文都是根据名人的名著改编,编排精巧、寓意深刻,值得孩子们去读的往往是思想内核而非识文断句。要使孩子在课后还有一些思索和回味,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下课前的那几分钟,设置悬念,引发思考。结束语不能只顾“悬”,还要“全”,即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意思,言简意赅地总结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规范的、生动的、幽默的、优美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课堂教学语言成功了,才会有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以达到“语出惊人”的完美艺术境界。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语言艺术方面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党志波.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 2013(01).

[2]张周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2).

[3]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0.

[4] 朱向东.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 孟献华.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J],科教文汇.2007(5).8

论文作者:汪洋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论文_汪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