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初探论文_蔡正傲

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初探论文_蔡正傲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水产站 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加州鲈养殖越来越多,加州鲈主养池塘混养黄颡鱼,有助于解决黄颡鱼单养病害增多、饲料系数上升等问题。现从池塘选择、预前处理、鱼苗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收获等环节,对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相关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加州鲈;黄颡鱼;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

引言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天然水体当中,是一种经济型鱼类,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不良环境下生活,主要以水生昆虫和虾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肉质鲜美,备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黄颡鱼需求的日益增长,人工养殖黄颡鱼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择,但是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会严重影响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下面主要对黄颡鱼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1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放苗前清除塘底过多淤泥(保持10厘米左右),并整修池堤,防止渗漏。

2预前处理

冬天干塘后,用高压水枪清除池底中央沟和排水口的淤泥,每667m2用生石灰50kg进行干法清塘,然后持续晒塘,备用。准备放养鱼苗前一周,从外河进水到池塘水位深0.8~1m,进水口套80目筛绢过滤袋,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其卵随水带入。然后用漂白粉1.0~1.5g/m3进行水体消毒,并安装增氧机搅动水体,以提升消毒效果,活化池水。第2天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氮磷钾肥进行肥水,要求水色达到“肥活嫩爽”后才能放鱼苗,清水放苗更易导致水霉病的暴发,一般5d左右即可培养出棕褐色的理想水色。

3鱼苗放养

黄颡鱼鱼苗放养密度以每亩3-5万尾为宜,单养为佳,不能与鲤、鲫鱼苗混养。下塘的鱼苗最好为同一批孵化出的鱼苗,如孵化时间相差较大,易使鱼苗生长不齐,造成成活率下降。放苗前需测量池塘水温、pH值、溶氧和氨氮等指标,鱼苗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度不超过2℃,pH值在6.8-7.5之间,溶氧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06毫克/升,即可下塘。

4饲料投喂

加州鲈采用冰鲜鱼与加州鲈膨化饲料搭配投喂的方法,加州鲈鱼苗放养后,在池塘南侧长边中部安装小水泵冲水集鱼,慢慢撒喂鱼糜,引鱼集中摄食,训食成功后,每天分上、下午两次在固定地点投喂,上午撒喂冰鲜鱼,下午投喂加州鲈膨化饲料,并根据鱼体大小逐渐加大冰鲜鱼的鱼块大小和膨化饲料的粒径,在加州鲈不再积极抢食时停止投喂。黄颡鱼无需另外投喂饲料,主要摄食加州鲈抢食后分散、沉底的冰鲜鱼块、鱼糜和剩余的膨化饲料。

5病害防治

5.1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首先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及时清理病鱼用过的工具,消毒处理捕捞网、水桶等,避免将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交叉感染,并使用漂白粉液进行消毒。然后,需要做好鱼塘的消毒工作,在鱼苗进入养殖池之前进行池塘的全体消毒,通过硫酸铜杀灭池塘中的有害微生物以及致病细菌。在鱼苗进入鱼塘之后,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此外,黄颡鱼的饲养过程需要采用优质的饲料,提高黄颡鱼自身的抗病能力并及时进行黄颡鱼养殖水环境的管理,避免水环境被污染,减少水环境中的病菌与病原体含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2细菌性疾病病害防治

(1)肠炎病。黄颡鱼肠炎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的,患有肠炎病的病鱼肛门红肿,腹部变大,轻轻按压病鱼的腹部会有黄色粘液从病鱼的肛门流出,病鱼的肠道发炎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相比于健康鱼来说较为缓慢,喜欢离开鱼群独自活动。肠炎病的防治首先要对养殖池塘进行系统全面的消毒,投喂优质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并用3%左右的氯化钠溶液对活饵进行消毒,在饲料中可以适当添加一定量的食盐投喂鱼群,缓解病鱼的脱水症状。通过将5克/米3的二溴海因泼洒到池塘中进行药物治疗。(2)“一点红”病。“一点红”病主要是因池塘环境引起的,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之后表现出头顶部出血与充血的症状,严重的出现头顶裂开和穿孔,“一点红”在亚硝酸盐与氨氮含量较高以及水质不佳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一点红”疾病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进行。黄颡鱼“一点红”疾病的防治首先要从养殖池塘的水质调节入手,对池塘水质环境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明确池塘中主要的盐类物质,并合理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以改善养殖环境。(3)细菌性烂鳃病。黄颡鱼细菌性烂鳃病通常因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菌引发,患有该疾病的黄颡鱼鳃部苍白,有粘液,鳃丝腐烂,头部乌黑,严重的鳃盖骨灰腐蚀脱落。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如下,使用水稀释400倍的聚维酮碘进行整个池塘泼洒,每两日用一次,连续使用三次左右;用恩诺沙星粉拌和饲料,根据黄颡鱼数量合理选择投喂的饲料量和药剂拌和量;使用水稀释一千倍的溴氯海因粉进行全池泼洒,连续使用两天。(4)车轮虫病。黄颡鱼车轮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是因车轮虫寄生造成的。被车轮虫寄生的黄颡鱼表现为焦躁不安的状态,寄生严重的病鱼会沿着池塘边疯狂游动,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病鱼皮肤粘液与鳃丝中会寄生大量的车轮虫。车轮虫病的防治可以通过硫酸亚铁铁合剂与硫酸铜联用全池泼洒进行防治,并使用水稀释三千倍之后的中水车轮净进行全池泼洒。(5)黏孢子虫病。黏孢子虫病是因黏孢子虫感染造成的,患病的黄颡鱼体表出现一定数量和形状的小白点,皮肤出现溃烂,严重时病鱼会慢慢死亡。黏孢子虫病使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进行防治,每两天使用一次,一个疗程为三次;也可以使用灭孢灵全池泼洒来防治,并根据池塘水深合理确定药物的用量。(6)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饲料营养结构失衡所造成的,饲料中的营养过多或者过少都会造成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失调,影响黄颡鱼的产量。黄颡鱼营养性疾病表现为维生素缺乏和脂肪 肝病,患病的与肝脏变色,胆汁发黑,胆囊变大。营养性疾病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变原有饲料配比来实现,结合黄颡鱼的生长习性和养殖特点科学合理的确定饲料的配方,保证饲料质量满足黄颡鱼生长发育的要求。

5.3捕捞收获

捕捞前2d要停止喂食,让鱼空肠空胃,避免在活水车运输过程中排泄污染水质,且空肠空胃的鱼更耐运输,有助于提高鱼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成活率。加州鲈、黄颡鱼采用新型的赶网捕捞方式,具有节省人力、对鱼损耗少的优点。具体操作方法是:(1)安装网箱。把池塘水位降至1.2m左右,在池塘长边中部安装赶网网箱,网箱后部安装冲水水泵,网箱口下沉。(2)赶网。赶网高3m左右,上纲是泡沫浮球,下纲是铁链条。牵引赶网上纲绕塘一圈,下纲伏在底泥上跟着上纲慢慢移动,把加州鲈和黄颡鱼从网箱口赶入网箱。(3)起网上鱼。把网箱口拉出水面,鱼存留在网箱里,开启水泵冲水,利用水流冲刷干净鱼体表粘液和鳃丝污物,然后用网具捞取到渔筐里,称重上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品种搭配和放养密度是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模式获得成功的前提。同时,由于加州鲈鱼苗的集中摄食驯化难度较大,要求选择摄食冰鲜鱼块已驯化成功的加州鲈鱼苗,且放养后需再次驯化集中定点摄食,然后才能放养黄颡鱼苗,否则黄颡鱼会干扰加州鲈的集中定点摄食,影响其驯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杰,朱菲莉,赵昌喜等.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水产养殖,2011,32(8):49-51.

[2]唐卫红.黄颡鱼的池塘成鱼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J].当代水产,2001(12):35-36.

[3]马贵华,张力,许明.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05(3):43-45.

论文作者:蔡正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初探论文_蔡正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