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浩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浩

陈浩(陕西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面向的是所有初中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层次和人格发展方面还不完善,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探究符合初中生学习特征的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拓宽历史课堂教学的范畴,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升历史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将历史故事渗透到课堂实践中,促使学生参与到历史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历史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和宗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46-01

一、前言

在初中教育的语境下,历史学科发展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在历史课堂体系中,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传统的单向对话转向多向联动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对话方式,教师不再用枯燥的方法引导学生,而是将历史故事有机地融入到课题中,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能够提高。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了解学生的认知层次和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将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创设与初中生思维模式相契合的历史课堂模式。

二、历史故事在史教学中意义

1、便于阐释历史事件,激活学生思维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思辨性、真实性等特征。初中历史学科的难度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庞杂。学生面对繁杂的历史知识点时,总是容易出现思维混乱。那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时,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历史故事往往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知识点,这是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不能简单地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引导学生礼节性以及,综合性运用,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这才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讲述革命先烈林觉民舍生忘死、为革命献身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在课堂中插入历史故事,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

2、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很强,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被消磨殆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尤其是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低。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时,教师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在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学习的重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重要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历史课堂中,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抗美援朝》这个版块的内容时由于很多学生对这段历史不够了解。教师可以讲述邱少云、董存瑞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以历史故事展现抗美援朝的艰辛以及志愿军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三、历史故事应用历史教学的策略

1、以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历史新课的导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教师会忽略新科导入环节。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善于将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德国脾斯麦、日本伊藤博文以及李鸿章的故事。尤其是李鸿章出使西洋的经历。也可以结合《清史稿?邓世昌传》中的相关记载回顾当时的历史环境。通过结合多维度的历史视角和多样化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历史观。这表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促使学生投入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师才能够更加深入地讲解历史知识点。当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中融入历史故事,学生的思维就很容易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2、以历史故事帮助理解知识点

历史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育。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还难以理解。这这类历史知识又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历史知识难点。教师以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培养完善的历史学科思维。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这部分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于“新文化”这个知识点很模糊,尤其是对“新”和“旧”的关系没有把握得当。因此,教师可以讲述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探索故事以及《新青年》的创办背景。教师以历史故事阐释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的内涵,结合这些历史人物的文章和故事,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段历史。在历史人物的故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更加客观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当教师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时,又可以转变思维,促进学生思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将当前“国学热”的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相对照,启发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方向。

四、小结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要关注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融合新课改的总体要求,运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巧妙地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课堂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速度,而在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瞄准课堂教学的中心,揭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创设符合学习发展状况的教学活动。而这一切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历史课堂中。而历史故事能够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事件,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历史课堂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体会到获得感、成就感以及满足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历史课堂,形成良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之意.运用创新思维培养与科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历史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高武城.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水平过程中发展能力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陈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