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方法摭谈论文_王恩华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方法摭谈论文_王恩华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小模小学 445600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在挖掘教材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提炼语文教材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用《生命生命》启迪学生: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可让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价值进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用《送小蚂蚁回家》启迪学生动、植物能和谐相处,人类也要与动、植物和谐相处,更要与人类自身和谐相处;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歌颂父爱伟大创造生命奇迹的同时,启示学生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在死神面前活下来。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内容让学生如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

二、在朗读感悟中渗透生命教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的艺术。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当学生们读到李白的蜀道是那样奇美,光未然的黄河是那样动人心魄,老舍的猫是那样令人怜爱,朱自清的父子情是那样深厚,冰心的小桔灯是那样辉煌,《老人与海鸥》中的老人是那样崇高无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与背诵这些美文名篇,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围里,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正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释放灵气、真诚袒露心迹,表白思想情感和真实反映自己的需求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依据生命教育的资源,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写作,领悟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生命问题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语文教师要做培养生命意识的有心人。如让学生对生命进行比喻和象征,如“生命像一首歌”、“生命像一艘小船”和“生命是一棵树”等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具有诗意的美、朦胧的美和形象的美。教师要善于在作文中倾听学生的心里话,要从学生的字里行间发现种种细微心理,对学生的心结及时化解,对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有违生命常理、人伦纲纪等对生命理解不正确的思想、看法,应及时正确引导。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如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或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在教学科学小品文“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主题单元之后,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和《生命生命》等课文之后,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出《珍爱生命》的手抄报、电子报、黑板报等,让生命教育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让他们知晓生命的萌芽、发育、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受损甚至凋零的痛苦,从而推物及人。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论文作者:王恩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方法摭谈论文_王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