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感知在高中鉴赏课的重要性论文_颜子君

论审美感知在高中鉴赏课的重要性论文_颜子君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是指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而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音乐作为一门充满美的艺术,在青少年成长中应首先发挥美育人的作用。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各种思想以及判别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导致学生被一些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品味不高的音乐所吸引。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判别音乐是否适合自己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实际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容易导致课堂乏味无趣,学生三丧失学习兴趣。

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先分析对高中音乐鉴赏进行审美感知教学的原因和意义,再分析如何对高中音乐鉴赏进行审美感知体验教学。

 一、为什么要对音乐鉴赏课进行审美教育

(一)通过审美感知提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判断力,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

虽然高中生经过了小初中的音乐教育,对音乐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音乐审美和分析鉴别上面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对音乐文化知识还需要不断的积累,对音乐鉴赏还需要不断地锻炼,在音乐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上有待提高。而高中音乐鉴赏课就是在此目的下对学生进行审美的培养,通过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美的内涵,把握音乐美的标准,判断音乐美的节奏,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判断力。

课程标准提出“审美感知”素养具体目标为: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能从不同的体裁和形式的作品所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如从作品题材认知音乐表现的对象和情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试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体验、辨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作品的社会功能。

(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体验

音乐感知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感受研究,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对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爱好音乐,这是进行音乐鉴赏的必要条件。高中音乐鉴赏教育通过对音乐节奏、内涵和旋律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在美妙的音律环境下接受音乐的熏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教育和感知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而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鉴赏和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理解及评价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中对音乐美的理解能力以及评价能力也是学习重要的部分。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建立在认真地聆听以及由衷地感悟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由感官认知角度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即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的过程,也是审美活动到鉴赏活动的一种升华。高中生已经具备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及文化修养,也是理性思维相对比较成熟的时候,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中能够对音乐审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把握。

 二、如何实施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感知教学

(一)准确把握审美感知、审美感知体验的内容

1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

其中音乐艺术听觉特性指音乐作为声音引起人听觉反应的某些特征(如高低感、音色感、节奏感、响度感,同时还有方位感(或空间感)、流畅度、和谐度、清晰度等。

音乐的表现形式指人声类和器乐类等。

音乐表现要素指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织体、调式、曲式结构等。

音乐表现手段指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表现形式、题材、体裁等进行音乐表现的组织方式。

音乐独特美感指音乐所具有的与其他艺术形式或音乐内容不一样的,具有个性化的审美特征。

2审美感知体验

审美感知体验包括情绪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

情绪体验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广义来说包含情感,如愉快、悲哀、恐惧、忧愁、高兴。

情感体验是指由认识的价值判断结果引起的主体心理活动体验。一部分和情绪一样,另一部分则又不同于情绪,是一种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又稳定的情感态度。

审美体验是对表现性要素的感知和对这些表现性要素的反应。审美感知必须包含对富有表现性的审美要素的理解,在音乐中只有人们感知的是审美要素,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曲式、其体验才是审美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审美体验的反应部分是否是审美的,完全取决是否是审美感知的反应。

美育的工作辨识系统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性,也就是发展每个学生拥有审美体验的能力。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观察事物被体验出来的具有表现力的品性,并对那些品性的内在意义作出反应的是能力。

音乐教育的存在,就是要培养人们从对音乐的参与中,获得更深,更广、更重要的意义的潜能,帮助他们从内心认知,借助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懂得如何欣赏音乐。

(二)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法

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确保高中音乐教学有序进行、取得高效的关键。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现状进行设计。高中生虽然年龄达到十七八岁,但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还相对低,所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能以单调的作品欣赏和背景知识讲解为主,这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入手,确保高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严把好教学内容的质量关。

如何进行音乐审美教学设计呢,我认为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来设计,一定要设计好教学导入方式,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手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不同角度去分析体会,了解作品所包含的音乐元素,体现的情感价值,以确保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愉快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比如,在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学,欣赏呈示部时,老师可以提问,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现了哪些画面

第一主题:命运主题 0 3 3 3 | 1- 。你从哪句旋律感觉到贝多芬在和命运作斗争对于这个主题动机,贝多芬是这样说的:“命运就是这样来敲门的”

然后要求学生对命运主题来哼唱。学生模唱,要求力度强,并能伴以敲门的动作。

第二主题:英雄主题 5 1| 7 1| 2 6| 6 5|

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听音乐)

谈谈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 (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

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抒情旋律,抒发了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我们把这个主题命名为“英雄”。

学生一起模唱。 用“啦”来表现。边唱边引导学生画波浪线来表现旋律。

两个主题音乐的对比

请男同学唱命运主题,女同学唱英雄主题。用歌声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要想学生理解作品,教师首先自己先对作品有很深的理解,如从作品认知音乐的表现对象和情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哼唱主旋律、图形普、动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志并产生共鸣。

(三)激发学生赏美兴趣,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自身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推动审美教育在音乐鉴赏课中顺利开展。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旋律入手,通过旋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学生喜欢上一首音乐主要是由于它的旋律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特点,让学生体会不同旋律的音乐,在接触不同音乐后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喜好。同时,教师通过播放不同旋律音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某些学生一直难以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第二,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将音乐用外在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来。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自身可能比较腼腆害羞,在鉴赏音乐过程中国他们羞于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表达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自身的进步,学生自身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音乐配合动作可以完美诠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为鼓励学生勇敢展现自我,教师可以先让班级中有一定表演基础的学生进行示范,在示范过程中鼓励其他学生模仿表演。

(四)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其他学科内容作为启发审美联想材料,其他教材中会有许多涉及音乐的相关内容;为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音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学科内容;通过其他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联想中体会音乐中所展现的情境与表达的情感。在平时注意积累文化常识,音乐多于文化相结合;在理解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所展现的内容,从而联系音乐基础进行想象学习。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不同民族音乐,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民族音乐,开阔视野,在开阔视野中理解音乐的内涵。

(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课堂氛围

现代科学技术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良好发展的物质保障之一,尤其是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给音乐鉴赏课程充足的学习资源。音乐鉴赏应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视觉和听觉效果,从而使学生全面鉴赏音乐。

论文作者:颜子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论审美感知在高中鉴赏课的重要性论文_颜子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